第431章 空投狂言(2 / 2)

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掌声,这个汇报乍看之下确实令人振奋。

但林舟并没有就此结束。他深吸一口气,知道接下来的话将会在这个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各位,我还有一个补充提议。\"

掌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察觉到了林舟语气中的某种变化。

\"我建议在广交会结束当天,也就是三个月后,在西北某试验场,进行一次使用碳纤维\/合金混合结构验证机的空投试验。\"

会议室内瞬间变得死一般寂静,仿佛所有人都忘记了如何呼吸。

林舟平静地继续道:\"这将是一架简化版的飞翼构型验证机,不装载雷达等复杂航电系统,但核心结构和气动布局与最终设计一致。我们将从高空轰炸机上空投这架验证机,测试其在真实条件下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这...这不可能!\"航空研究院的李副院长猛地站起身,打破了沉寂,\"林工,我必须提醒你,从设计到首飞,任何新型飞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地面测试、风洞试验、静力测试、滑跑等多个环节,这是不可逾越的安全程序!\"

\"是啊,\"试飞中心的张主任也忍不住开口,\"更何况这还是一种全新的构型,没有垂直尾翼,完全依靠电子系统保持稳定,这种飞机连我们最资深的试飞员都没见过,怎么可能直接空投?\"

\"三个月?\"发动机研究所的王院士摇着头,\"林工,即使是最简化的发动机,从零部件制造到总装调试,再到台架试验,没有一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

一时间,会议室内爆发出一阵混杂着震惊、质疑和不满的嘈杂声。

林舟站在讲台上,面对潮水般的质疑,神色依然平静如水。他既没有急着辩解,也没有表现出丝毫退缩,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看到气氛几乎要失控,赵部长敲了敲桌子:\"安静!大家都冷静一点,让林工把话说完。\"

待会议室重新安静下来,林舟才开口道:\"各位的顾虑我完全理解。确实,按照常规研发流程,三个月内完成验证机的制造和测试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位专家和领导的脸庞:\"但是,我们不是在走常规路线。\"

\"发动机问题,我全权负责解决,保证在节点前完成可靠装机。\"林舟的语气坚定而自信,\"我们不需要一台完整的量产型发动机,只需要一台能够正常工作几小时的验证型号,这完全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

\"机体制造和总装,我会亲自指导,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新的管理流程大幅提速。材料已经有了,设计图纸已经完成,关键是组织好生产力量。\"

\"至于试飞科目...\"林舟微微一笑,\"可以高度简化。这次我们只验证飞行平台的基本性能和空投能力,不追求全性能展示。实际上,这种验证方式反而比常规首飞更安全——空投高度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如果出现问题,验证机会自动进入安全模式,展开应急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