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年轻人的创造力。有时候,打破常规的思维,恰恰是突破的关键。\"
技术顾问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赵部长。\"
……
与此同时,军工部的各个角落里,关于\"银星工程\"的讨论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迅速蔓延开来。
在工程师食堂,一场关于林舟设计的激烈辩论正在进行。
\"我赌一个月工资,那个125毫米炮不可能造出来!\"钱德胜拍着桌子说。
\"钱老,您这就有点武断了,\"一个年轻工程师反驳道,
\"虽然听起来很离谱,但林工的'山猫'当初不也是被说成不可能吗?结果呢?\"
\"那不一样!\"钱德胜涨红了脸,
\"火箭炮是火箭炮,坦克是坦克。坦克炮的口径不是想增加就能增加的,涉及到整个坦克设计的平衡。125毫米?炮塔重心都保持不了!\"
\"可如果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呢?\"另一个年轻工程师插嘴,
\"林工提到的复合装甲技术,如果真能实现,重量分配问题就有解决方案了。\"
\"哼,纸上谈兵!\"钱德胜嗤之以鼻,
\"你去过车间吗?你知道冶金厂现在的工艺水平吗?咱们连100毫米炮管的合金都得小心翼翼,125毫米?做梦!\"
李强从旁边走过,听到这番争论,停下脚步:
\"各位,讨论技术问题是好事,但请注意场合和方式。专业争论应该在会议室进行,而不是食堂里大声嚷嚷。\"
钱德胜不服气地哼了一声:\"李主任,你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你真信那些天方夜谭?\"
李强沉思片刻,认真回答:
\"我不确定所有技术都能完全实现,但我相信林工的基本方向是对的。与其一味质疑,不如共同努力,哪怕只实现一半,也是巨大突破。\"
他的话让周围安静了几秒,随后又爆发出更激烈的讨论。
办公楼的走廊上,两个中层干部低声交谈。
\"你怎么看这个'银星工程'?\"
\"说实话,有点悬。不过上头力挺,咱们只能配合了。\"
\"听说北极熊那边刚试制了107毫米炮的样品,结果就被曝出各种问题,现在林工直接上125毫米,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谁知道呢,也许人家有独门秘方呢。反正我是持谨慎乐观态度,既不唱反调,也不盲目吹捧,静观其变。\"
\"明智啊,兄弟。\"
工程图纸室里,几个年轻技术员围着一张草图,小声讨论。
\"你们说,林工是怎么想到这些设计的?这简直比科幻小说还离谱。\"
\"可不是嘛,我听说他那个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比北极熊的实验样品还先进。\"
\"会不会是...有什么特殊渠道?\"一个技术员神秘兮兮地说。
\"什么意思?\"
\"就是...你们听说过那个传闻吗?说林工其实是...特殊培养的人才。\"
\"胡说八道!\"一个老技术员听不下去了,
\"什么特殊培养,那是人家有真本事!别在这传小道消息。\"
几个年轻人讪讪地闭了嘴,但眼神中的好奇和怀疑并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