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迅速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火箭炮、通讯系统、电子干扰、无人侦察。
\"按这五个方向分组,王明负责火箭炮,小李你带队搞夜视装置,老张负责通讯系统,小王组电子干扰,剩下的无人侦察我亲自来。\"
\"林工,您一个人能行吗?\"小李一脸担忧。
林舟拍拍他肩膀,笑道:\"放心,这方面我有些想法,需要闭门造车几天。各组明确任务后,三天内必须拿出初步方案!\"
\"保证完成任务!\"众人齐声应道。
散会后,林舟立刻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反锁门窗,拉上窗帘。他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精密的盒子,里面装着刚从军部搞来的稀有材料——高纯度硅材料、特殊合金、光电元件。
\"就等你们了。\"林舟自语道,仔细检查了一遍门窗,确认无人,然后进入了小世界。
时间流速骤然改变。
林舟先拿出图纸,细细研究无人机设计。\"要装机枪就得先解决重量问题...\"他在图纸上标注着,
\"还得有实时摄像头,现在的摄像头又大又重,得从头设计...\"
他拿起笔,在纸上迅速画出一个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图:\"光电转换管是核心,得手工绕线...\"
接下来的小世界时间里,林舟像个疯子一样投入工作。
先攻克摄像头问题,这是整个系统的眼睛。
\"这玩意儿在21世纪随便买,现在却得自己做。\"林舟一边嘀咕,一边小心翼翼地用显微镜下操作,将光敏材料涂在特制的底板上。
光电转换管需要手工绕制,这活儿极其精细。
林舟的手指因长时间精细操作而微微发抖,汗水不断从额头滑落。
\"该死,又断了!\"林舟懊恼地扔掉第七次失败的线圈,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
第十二次尝试,终于成功了。
林舟小心翼翼地将光电转换管安装在自制的外壳中,连接上从旧相机上拆下来的微型镜组。
\"现在测试灵敏度...\"
他架设了一个简易的暗室,测试摄像头在弱光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令他满意:虽然画质粗糙,但能清晰捕捉到半米外的物体轮廓。
\"信号传输是大问题,\"林舟皱眉思考,\"现在没有数字信号,全靠模拟,容易受干扰...\"
灵光乍现!\"可以借鉴军用通讯的跳频技术!\"
他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跳频发射器,通过不断切换预设频道来减少干扰。
再加上几个小型放大器,理论上可以将信号传输距离提升到5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