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柴宗训自幼丧父,身处深宫之中,身边虽有宫女内侍环绕,却难得有能让他全然信任的人。林阿夏常年在宫中值守,又多次保护过柴宗训,两人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她更清楚,册封皇后并非儿戏,而是关乎后周社稷的大事。林阿夏出身行伍,并非世家大族,若将她册封为后,难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非议。更何况,柴宗训如今不过十岁,距离大婚尚有多年,此时提出册封皇后,实在太过仓促。
“训儿,娘知道你信任林阿夏。”符祥瑞轻轻握住他的手,语气诚恳,“她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娘也很欣赏她。可册封皇后,从来都不是仅凭个人喜好就能决定的事情。你是后周的储君,你的皇后不仅要能辅佐你,还要能得到朝野上下的认可,更要能为后周的稳固做出贡献。”
她看着柴宗训略显失落的脸庞,继续说道:“如今朝中的大臣们,大多希望你能迎娶世家大族的女子为后,这样既能巩固我们与世家之间的联系,也能稳定朝局。林阿夏虽是有功之臣,但她的身份和背景,恐怕很难让大臣们接受。再者,你现在年纪还小,正是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时候,谈论册封皇后的事情,未免太过过早了。”
柴宗训闻言,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不服气的神色:“可娘之前明明说过,我的婚事可以自己做主!难道那些大臣的意见,比我的意愿更重要吗?林姐姐的功绩有目共睹,那些大臣凭什么不接受她?他们是看不起女辅营的人,还是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执拗:“我不管什么世家大族,我只知道,林姐姐是真心对我好,也是真心为后周着想。如果因为她的出身,就不能册封她为后,那这样的规矩,不要也罢!娘,你就答应我吧,我真的很想让林姐姐留在我身边,做我的皇后。”
说着,他拉了拉符祥瑞的衣袖,眼神中满是恳求。那模样,既有储君的坚持,又不失孩童的纯真,让符祥瑞心中一阵柔软。
符祥瑞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拂去他额前的碎发,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训儿,娘不是不答应你,只是这件事实在太过重大,不能草率决定。你想想,林阿夏现在还在江南,尚未归来,我们总不能在她不在场的情况下,就定下这件事吧?而且,你也需要再好好想一想,你对林阿夏,到底是依赖,还是真的想要与她共度一生?”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样吧,娘可以答应你,等林阿夏从江南回来,我们再认真商议这件事。到时候,娘会召集大臣们,听听他们的意见,也会问问林阿夏自己的想法。如果各方都没有异议,娘自然不会反对你的决定。但在此之前,你不能再提这件事了,要专心于学业和朝政,好吗?”
柴宗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知道母亲的顾虑,也明白这件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虽然没有立刻得到肯定的答复,但母亲的态度已经松动,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点了点头,脸上的失落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好,娘,我听你的。我会等林姐姐回来,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让你失望。但我希望,到时候你不要反悔,一定要认真考虑我的请求。”
“娘什么时候骗过你?”符祥瑞笑了笑,心中却暗自思忖。这件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且不说朝中大臣的态度,单是林阿夏的想法,就难以预料。她常年征战,性格刚毅,未必愿意被困在深宫之中,做一名养尊处优的皇后。而且,她与柴宗训之间的年龄差距,以及两人目前的相处模式,是否适合发展为夫妻,都还是未知数。
但看着儿子充满期待的眼神,符祥瑞实在不忍心泼他冷水。或许,这只是少年人一时的心血来潮,等过段时间,他的想法就会改变。或许,林阿夏真的能打破世俗的偏见,成为后周历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后。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永熙宫的庭院里,将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柴宗训辞别了母亲,转身向书房走去。他的脚步轻快而坚定,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等林阿夏回来之后,该如何说服她,如何说服朝中的大臣们。
而符祥瑞则独自一人坐在暖阁里,望着窗外的阳光,陷入了沉思。她知道,这件事绝不会就此结束,一场关于储君婚事的风波,或许正在悄然酝酿。但无论如何,她都会站在儿子身边,为他保驾护航,也为后周的未来,谨慎地权衡每一个决定。
此刻的江南,金陵城的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林阿夏正和苏凌薇一起,安抚着城中的百姓,处理着战后的各项事务。她丝毫没有预料到,在遥远的洛阳,一场关于她未来的讨论,已经悄然展开。她更不会想到,那个曾经需要她保护的少年储君,已经将她视为了未来的皇后人选,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伏笔。
后周的天空,看似平静,却已然涌动着新的暗流。而这一切,都将在林阿夏返回洛阳之后,逐渐揭开谜底。属于柴宗训和林阿夏的故事,才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