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烽传五州(2 / 2)

“还有一件事。”符琳道,“俘虏的八百辽兵,不能简单关押。挑选其中愿意归降的,编入后勤部队,负责粮草运输和城池修缮;顽固不化者,可暂押至济州城大牢,日后或许有用。另外,三关堡的城墙需尽快加固,秦锋那里,你要多派些工匠过去。”

“臣明白。”苏文清一一记下,躬身退了出去。

书房内重新恢复了安静,符琳再次看向地图,目光变得悠远。她知道,集结五州援军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进攻策略,才是关键。云安城和定边城互为犄角,辽军驻守的兵力不在少数,硬拼必然会造成巨大伤亡,必须寻找到突破口。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许知远端着一碗汤药走了进来:“太后,该喝药了。您这几日日夜操劳,可不能累坏了身子。”

符琳接过汤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暖意顺着喉咙蔓延至全身。她轻声问道:“许先生,你觉得,拿下云安城和定边城,该从何处下手?”

许知远走到地图前,指着云安城的位置:“云安城背靠青山,城中水源依赖城外的一条溪流,若能切断水源,城中辽军必乱。而定边城临近平原,适合骑兵作战,可派一支精锐骑兵绕至城后,截断其退路,再与正面大军夹击,胜算更大。”

符琳点点头,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也是这么考虑的。等五州援军到齐,可兵分两路,一路由秦锋率领,主攻云安城,重点切断水源,再伺机攻城;另一路由沈砚率领,攻打定边城,利用骑兵优势,打一场围歼战。”

“此计甚妙。”许知远赞道,“只是,辽军若得知我军动向,或许会派兵增援,需提前做好防范。”

“这一点我已经想到了。”符琳道,“可令斥候密切监视辽境的动静,一旦发现辽军增援,便派小股部队沿途骚扰,拖延其行军速度。另外,可散布谣言,称我军将直取辽军重镇耶律城,吸引辽军主力的注意力,为攻打云安、定边两城创造条件。”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书房染成一片温暖的色调。符琳放下手中的笔,看着桌上拟定好的进攻策略,心中充满了信心。三关堡的胜利,已经点燃了后周反击的火种,而五州援军的集结,将让这火种燃烧成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三关堡内,秦锋正亲自监督士兵们加固城墙。沈砚带着一队士兵,在堡外的山林中勘察地形,寻找适合埋伏的地点。士兵们的脸上都带着胜利后的喜悦,干活格外卖力,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而他们,必将续写胜利的篇章。

远在青州的牧守收到诏书后,当即召集将领,点齐两万精锐,连夜筹备粮草器械,第二日便拔营启程。徐州、兖州等州也纷纷响应,一支支大军向着三关堡的方向汇聚而来。

官道之上,旌旗招展,马蹄声震天动地。后周的士兵们身着统一的甲胄,手持锋利的兵器,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退守的一方,他们要主动出击,要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要让后周的旗帜,重新在每一寸失地上升起。

济州城的钟声再次响起,悠远而嘹亮,传遍了城池的每一个角落,也传遍了辽阔的后周大地。这钟声,是集结的号角,是反击的誓言,更是一个王朝即将崛起的宣告。

符琳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远方天际的晚霞,嘴角露出一抹坚定的笑容。她知道,前路必然充满荆棘,但只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后周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而这场从三关堡开始的反击之战,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