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暗隙:夜袭前的刃与疑(2 / 2)

沈砚用力点头,攥着图纸往外走,刚到门口又折回来,从怀里掏出一块半旧的玉佩塞给符琳:“这是我娘给我的,要是我没回来,您帮我还给她。”

符琳没接,把玉佩塞回他手里:“活着回来自己还。”

沈砚咧嘴笑了笑,转身钻进了夜色里。

柴房里只剩下符琳和周德威,窗外的风声裹着辽人的号角声传来,符琳突然开口:“你刚才说,苏烈的骑兵在辽人侧翼周旋,他们能撑到咱们烧粮草吗?”

“能。”周德威的语气很肯定,“苏将军带的是轻骑兵,打不过就跑,辽人抓不住他。而且镇国将军的大军离济州只有五十里了,只要粮草一烧,辽人必退,咱们就能接应大军入城。”

符琳没说话,走到柴房的窗边,掀开一条缝往外看。城墙上的火把晃得人影幢幢,有个小兵抱着长枪靠在城垛上打盹,头一点一点的,手里还攥着半块硬邦邦的糙米饼。她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在济州的巷口追着卖糖人的小贩跑,那时候的济州,巷子里飘着米香,城墙下的花能开满整个春天。

“必须守住。”符琳轻声说,像是对周德威,又像是对自己,“这是我的家乡,不能让辽人毁了它。”

半个时辰后,沈砚带着三十个精锐回来了。每个人都换上了民夫的粗布衣裳,脸上抹了锅灰,腰间别着短刀和迷烟,有人背着用油布裹紧的火油膏,有人手里拿着削尖的竹刺——那是擎天之前挖陷马坑剩下的,现在成了贴身的武器。

“都准备好了?”符琳看着他们,三十个人站成一排,每个人的眼里都没有惧色,只有一种豁出去的平静。

“准备好了!”沈砚的声音很亮,压过了窗外的风声。

符琳从怀里掏出一把短刀,递给沈砚:“这是先帝赐我的,能破甲,你带着。”

沈砚接过短刀,反手插进腰带里,对着符琳行了个军礼:“太后放心,属下一定把粮草烧干净!”

符琳点点头,走到队伍最前面,看着每个士兵的脸:“弟兄们,你们都是济州的好儿郎。出去了,能跑就跑,能活就活,我在城墙上等你们回来,给你们煮热粥喝。”

士兵们齐声应着,声音里带着哽咽。那个十七八岁的小兵抹了把脸,大声说:“太后,俺要是能回来,俺想喝两大碗粥!”

符琳笑了,眼里却泛着泪光:“好,两大碗,管够。”

亥时三刻,沈砚带着队伍从排水道溜出了城。夜色像墨一样浓,他们贴着城墙根的草丛潜行,远处辽人的营寨里,篝火的光隐约晃着,巡逻队的脚步声隔老远就能听见。沈砚打了个手势,队伍分成三队,沿着巡逻队的间隙往粮营摸去。

符琳站在城墙上,手里攥着沈砚留下的玉佩,看着远处的夜色。风里带着草木的腥气,还有隐约的马蹄声——那是苏烈的骑兵,正在辽人的侧翼制造动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她不知道沈砚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这三十个人能不能活着回来,可她知道,这是济州唯一的希望。

城墙上的火把烧得更旺了,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不肯倒下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