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校尉!”张青也跟着说,“我们虽然有些伤,但这点活还是能干的,总不能一直让男兵弟兄们受累。”
王校尉看着她们坚定的眼神,心里一阵感动:“好!有你们帮忙,那就更好了。不过你们也别太累,先把伤养好了,到了汴梁才能有力气干活。”
“您放心!我们会好好养伤的!”林阿夏和张青齐声说。
王校尉点了点头,朝着营地中央走去,见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大多是刚赶来的散兵,眼神里满是期待,显然是想知道接下来的安排。王校尉清了清嗓子,对着众人高声说道:“弟兄们!姑娘们!大家安静一下,我有话跟大家说!”
营地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朝着王校尉看去。
“首先,感谢大家能找到这里,跟我们汇合!”王校尉的声音洪亮,在营地里回荡,“现在我们营里一共有一百三十七人,虽然不算多,但都是咱们后周的好儿郎、好姑娘!接下来,我们会在此地休整三日,让大家好好养伤、恢复体力。这三天里,伙房会给大家准备热粥和干粮,有伤口的找军医处理,没伤口的帮忙搭帐篷、洗衣裳——都先洗洗,去去这些天的晦气!”
人群里传来一阵低低的笑声,之前的疲惫和压抑好像又散了些。
王校尉接着说:“三日后,我们一起去汴梁外城打扫战场,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能用的兵器和粮草,再找找其他失散的弟兄。等收拾完汴梁,我们就去接兵驿站,看看能不能遇到太后派来的援军,再招些人,然后一起回洛阳待命!到时候,咱们跟着大部队,一起去济州,把联军打跑,夺回咱们后周的地盘!”
“好!”人群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声音比之前更响亮,带着一股压抑了许久的兴奋。
“行了!大家都去休息吧!”王校尉摆了摆手,“记得先去溪边洗洗,喝点热粥,养足精神!”
众人欢呼着散开,有的朝着溪边走去,有的朝着伙房跑去,营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王校尉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也跟着热乎起来——之前他还担心大家士气低落,现在看来,只要有希望,有目标,这些弟兄姐妹就不会垮。
他走到溪边,见李铁正帮着赵小妹清洗伤口,春风和几个女兵在旁边递毛巾,张青则带着几个女兵在搭新的帐篷,林阿夏正跟军医说着什么,大概是在询问伤员的情况。夕阳的余晖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带着暖意,连空气里的泥土味都好像没那么刺鼻了。
“校尉!”一个女兵拿着刚洗好的布衫走过来,对着王校尉笑了笑,“谢谢您给我们找的衣裳,还有热粥,我们好久没这么舒服过了。”
“不用谢,都是应该的。”王校尉笑着说,“好好休息,三日后咱们一起去汴梁,找回咱们的兵器,然后去打联军!”
“嗯!”女兵用力点头,转身跑回了帐篷。
王校尉站在溪边,看着流水缓缓流过,心里突然想起了家里的姐姐和妹妹——出征前,姐姐给他塞女装时,还叮嘱他“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也要多帮帮别人”,现在他总算没辜负姐姐的叮嘱。他摸了摸怀里的布包,里面还剩下几件女装,说不定接下来还能帮到其他女兵。
“校尉,姜汤煮好了,您要不要喝一碗?”伙房的师傅端着一碗姜汤走过来,笑着说。
王校尉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滑到肚子里,舒服得他叹了口气。他看着营地里的灯火渐渐亮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这些弟兄姐妹平安回到洛阳,一定要打跑联军,让后周的百姓能重新过上安稳日子。
接下来的三天,营地里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好。第一天,大家大多在休息、洗衣裳、处理伤口,军医忙得脚不沾地,却没一句怨言;第二天,体力恢复得差不多的男兵开始帮忙加固营地的围栏,女兵则帮着伙房做饭、缝补衣裳;第三天,王校尉组织大家简单训练了一下,虽然手上没什么兵器,但大家都很认真,尤其是女辅营的姑娘们,哪怕胳膊上还缠着布条,也跟着男兵一起练习队列,眼神里满是坚定。
到了第三天晚上,伙房特意煮了肉粥,还蒸了白面馒头,给大家改善伙食。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的饭菜,聊着三日后去汴梁的事,有的说“希望能找到些弩箭,这样就能跟联军打仗了”,有的说“要是能找到失散的弟兄就好了”,还有的说“等回了洛阳,一定要去集市上买块新布,做件新衣裳”。
王校尉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心里也满是期待。他知道,三日后去汴梁,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说不定还会有危险,但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抬头看向天空,月亮挂在天上,亮得像一盏灯,仿佛在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去汴梁!”王校尉对着众人说,声音里满是坚定,“祝我们一路顺利,能找到更多的兵器和弟兄,早日回洛阳,早日打跑联军!”
“好!”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山坳里回荡,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也带着对未来的希望。
林阿夏看着身边的春风和张青,又看了看周围的弟兄姐妹,心里也跟着坚定起来。她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挑战,但只要他们不放弃,只要他们还在一起,就一定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等到汴梁重建,等到济州解围,等到后周的天下太平,等到所有的人都能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