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延寿女向符太后:娘娘,赵匡胤现在不让我接近训儿。(2 / 2)

就在这时,周毅又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军报,脸色凝重:“娘娘,前线送来急报!慕容延钊在孟州增兵了,而且……而且赵匡胤派了石守信率领五万大军,正朝着潼关方向赶来!”

“五万大军?”符太后接过军报,手指划过上面的字迹,指尖微微颤抖。军报上写得清楚,石守信的军队已经过了洛阳,预计三日后就能抵达潼关城下。而孟州那边,慕容延钊也加大了攻势,守军已经快撑不住了。

“赵匡胤这是想两面夹击,逼我投降啊。”符太后冷笑一声,将军报捏在手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知道我惦记着训儿,不敢轻易出兵,所以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调兵遣将。”

延寿跪在地上,听到这话,连忙说道:“娘娘,赵匡胤这是故意的!他就是想让您顾此失彼,您可千万不能中了他的计!”

符太后点了点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她走到城楼中央,看着下方整齐排列的士兵,他们穿着黑色的铠甲,手中握着长枪,眼神锐利如鹰。这是后周仅存的兵力,是她保护训儿、保住后周的希望。

“周毅!”符太后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我命令,即刻加固潼关城墙,在城外挖三道壕沟,准备好滚木和擂石。另外,派使者快马加鞭去孟州,告诉守将王彦升,务必守住孟州,只要撑过十日,我就派援兵过去!”

“是!”周毅躬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符太后又看向延寿,语气缓和了些:“延寿,你刚回来,先下去歇息,好好养伤。等过些日子,或许还有用得到你的地方。”

“娘娘,奴婢不累!”延寿连忙起身,眼中带着坚定,“奴婢想留在您身边,为您和殿下尽一份力!哪怕是端茶倒水,奴婢也愿意!”

符太后看着她,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她轻轻拍了拍延寿的肩膀:“好,那你就留在我身边吧。只是你要记住,以后做事一定要小心,你的命不仅是你自己的,也是为了训儿。”

“奴婢明白!”延寿用力点头,泪水又一次涌了上来,却不再是悲伤,而是感动。

青禾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悄悄擦了擦眼角。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很难,可只要太后还在,只要殿下还在,他们就还有希望。

符太后重新走到箭垛旁,望着远处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春风依旧吹着,带着沙尘和寒意,可她的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赵匡胤想靠五万大军逼她投降,想靠宫墙隔开她和训儿,可他忘了,她是后周的太后,是柴宗训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后周的百姓,她就算拼了这条命,也绝不会认输!

夜色渐深,潼关城上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昏黄的光映在城墙上,像是一道道坚定的目光。城楼下,士兵们正在忙着加固城墙,挖壕沟,脚步声、敲击声此起彼伏,汇成一首激昂的战歌。而在千里之外的汴梁德寿宫,柴宗训正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风筝——那是去年太后亲手为他做的,风筝上画着一只展翅的雄鹰。他望着窗外的夜色,小声呢喃:“母后,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啊?我好想你……”

与此同时,石守信率领的五万大军正在夜色中行军。火把的光芒连成一片,像一条长长的火龙,朝着潼关的方向蜿蜒而去。石守信骑在马上,看着前方的队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符太后,潼关虽险,可在五万大军面前,不过是一道小小的土坡。等我破了潼关,看你还怎么跟陛下抗衡!”

他身后的士兵们士气高涨,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冲到潼关城下,立下战功。他们不知道,在潼关城内,有一位母亲正带着她的士兵,为了守护自己的孩子,为了守护最后的希望,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

春风吹过潼关,吹过孟州,吹过汴梁,带来了战争的气息。一场关乎后周存亡的战争,即将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拉开帷幕。符太后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火光,眼神坚定。她知道,这场战争会很艰难,或许会流血,或许会牺牲,可她别无选择。为了训儿,为了后周,她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