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史书对李筠:大人你说30万?这不是小数目啊大人(2 / 2)

王仲先应下:“我这就去通知赵彦徽,让他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

等王仲先离开,史书又开口了:“李大人,就算懿旨能顺利带回来,秦州和阶州的援兵也到了,可三十万禁军的事,还是得好好想想。属下昨晚算了算,要是真有三十万禁军,每个月至少需要一万石粮、一千副铠甲、两千把长刀。咱们现在根本没这个能力,除非……”

“除非什么?”李筠看向史书。

“除非咱们能拿下洛阳。”史书走到地图前,指着洛阳的位置,“洛阳是后周的旧都,府库里有很多粮草和军械,而且那里的百姓心向周室,要是能拿下洛阳,咱们不仅能解决粮草和军械的问题,还能招到更多士兵。只是……洛阳的守将是石守信,他是赵匡胤的拜把子兄弟,手下有三万禁军,很难对付。”

李筠看着地图上的洛阳,眼神变得坚定:“洛阳是块硬骨头,但也是块肥肉。只要咱们拿到懿旨,联合天下周室旧臣,就算石守信有三万禁军,咱们也能拿下洛阳。到时候,有了洛阳的粮草和军械,再加上天下百姓的支持,三十万禁军就不是梦了。”

刘词点头:“李兄说得对。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懿旨带回来,只要懿旨到手,一切都好说。史先生,你就放心吧,粮草和军械的事,咱们会想办法解决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现有的粮草和军械管好,确保练兵和守城够用。”

史书看着李筠和刘词坚定的眼神,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账簿:“既然二位大人都这么说,属下就尽力管好粮草和军械。只是……属下还是得提醒二位大人,凡事要谨慎,别太急功近利。”

李筠拍了拍史书的肩膀:“史先生,谢谢你的提醒。咱们会谨慎的。你先去忙吧,有什么情况,随时来汇报。”

史书应下,抱着账簿离开了大帐。帐里只剩下李筠和刘词,刘词看着地图,说道:“李兄,赵彦徽明天一早就出发,咱们得再派些斥候去汴梁周边打探,看看潘美的骑兵具体在哪个位置,也好让赵彦徽避开他们。”

“嗯。”李筠点头,“另外,咱们得加强许州的防守。赵匡胤知道咱们要去接懿旨,说不定会派大军来偷袭许州,咱们得做好准备,不能让他钻了空子。”

两人又对着地图商议了许久,直到中午,才把护送懿旨的路线和许州的防守安排好。李筠走出大帐,看着营地里忙碌的士兵和工匠,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拿下懿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只要天下百姓支持,就一定能打造出一支三十万的禁军,杀回汴梁,光复后周。

当天下午,赵彦徽带着五百骑兵,乔装成商人,驮着几车布匹,从许州南门出发,往汴梁方向赶去。雪后的官道上行人稀少,只有他们的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赵彦徽勒住马缰,回头望了眼许州的方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懿旨安全带回来,不辜负李大人和刘大人的信任,不辜负后周百姓的期望。

与此同时,汴梁的后宫里,符太后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封写好的懿旨,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宫女站在一旁,低声说道:“太后,赵将军的人明天就到汴梁了,十五那天,他们会乔装成送贺礼的太监,混进后宫来。”

符太后点了点头,将懿旨折好,交给宫女:“你把它藏好,千万不能让赵匡胤的人发现。这道懿旨,关系到后周的存亡,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安危,一定要安全送到李筠和刘词手里。”

宫女接过懿旨,小心翼翼地藏在发髻里,点了点头:“太后放心,奴婢一定会办好。”

符太后看着窗外的雪花,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李筠和刘词能早日带领大军杀回汴梁,救出幼帝,让后周的江山重归正统。她相信,只要还有心向周室的臣子在,只要还有支持后周的百姓在,后周就不会亡,光复大业就一定能成功。

远在许州的李筠并不知道汴梁后宫里的祈祷,他正站在营门楼上,望着赵彦徽远去的方向。雪后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腰间的七星剑泛着冷光。他知道,一场决定后周命运的较量,即将开始。而他们,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