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权势一方。(2 / 2)

秦淳轻笑一声,转身带着秦虎离开,留下满脸绝望的九叔和心满意足的蔗姑。

车队再次出发,浩浩荡荡驶向省城。

车中,秦淳一直在思索第三个人魈的下落,他预感到,这个人即将现身。

就在秦淳返回途中,几千里外的北平城里,一场密谋正在展开。

这里曾是这片土地上的权力中心。

然而,随着辛亥年的一声枪响,清廷覆灭。

如今这里已失去昔日辉煌,只是逊帝的住所。

昏暗的房间里,两人正在低声交谈。

一个声音年轻,另一个听来苍老。

可两人的声音都尖细异常,像是宫里的太监。

“老祖宗,玄魁王爷逃走了,其他缰尸都被杀了,我们的计划又失败了。”

年轻的声音先开口。

片刻后,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

“又是那些茅山道士干的?”

“是的,老祖宗。听说这次是他们的五长老计桦亲自带人出手,连玄魁王爷也是被他伤了。”

年轻的声音充满愤怒。原本他们打算出面收服玄魁,再与段芝贵谈判,结果全被茅山的人搅黄了。

“别生气,愤怒只会扰乱心神。一次不成,还有下次。”

“我一直说,**大清,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

“老祖宗教导得对,刚才是我失态了。”

年轻人态度诚恳地认错。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我记得当年和法兰西人在安南打仗时,死了一位王爷。”

“他死时心有不甘,气还没散,差点当场尸变,后来就草草埋在了安南。”

“现在我想,不能让这位王爷客死异乡,应该把他接回来,落叶归根。”

苍老的声音说完这段往事,年轻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老祖宗,那我这就去办。”

“不,这事让乌侍郎去办。顺便叫上小王爷——当年老王爷最疼他父亲,一直遗憾没能看到他成家立业。”

“小王爷作为晚辈,理应为先人尽一份心。”

“还是老祖宗想得周全。”

年轻人奉承了一句,但那苍老声音的主人却未露出一丝动容。

“别耍嘴皮子了,赶紧去办。”

“老祖宗,我这就去!”

“记住,这事一定要请个厉害的茅山道士。我看留在北平的千鹤道长就不错,是茅山正统,一定能办好。”

“是,老祖宗。”

吱呀——

门被推开,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了出来,身穿太监服饰。

借着阳光,那苍老声音的主人终于露出了真容。

是个看起来风烛残年的老人,头发花白,脑后拖着长辫,穿着太监总管的衣袍。可他的眼神却锐利有神,隐隐透着精光。

“茅山,这回先向你们讨点利息。”

夜色中的京城格外寂静。

还是那间昏暗的屋子,此刻点燃了几盏烛火。

一老一少两名太监仍在其中。

“事情都安排好了吗?”

烛光摇曳,映得老太监脸色更加阴沉。

“都办妥了,我已经通知乌丸,让他转告小王爷。”

“日落前,小王爷回了话,他同意了,只是……”

年轻太监语气有些犹豫。

“只是什么?”

老太监声音冰冷。

“小王爷说,去安南路途险路远,沿途盗匪众多,希望朝廷能派兵护送。单凭他手下的人,恐怕难以成行。”

年轻太监说完,老太监沉默了一瞬。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

“小王爷倒是聪明,年纪轻轻就想到了这点,果然继承了老王爷的智慧。既然他要兵,我就向皇上请旨,调些兵给他。”

“正好老王爷在地下躺了这么多年,很久没见活人了,就找些人去陪陪他吧!”

年轻太**了老太监的话,略显迟疑,不安地说道:

“老祖宗,自从辛亥年后,袁贼逼宫退位,咱们大清手中已无兵马可用,剩下的高手还得保护皇上,实在抽不出多少人手了。”

“如果只带这么点人去,奴才担心小王爷不肯动身去安南。”

“再说,陪老王爷的人若太少,恐怕压不住那些名门正派,老王爷在那边也难成气候。”

“你这小机灵诡说得倒有点道理,让我想想。”

老太监沉默下来,烛光摇曳,映得他脸上的表情变幻莫测。

年轻太监屏住呼吸等待,屋内一时寂静无声。

过了许久,老太监仍一动不动,年轻太监几乎以为他已经死了。

又过了一会,老太监缓缓开口:

“去安南,来回必定经过桂省。”

“我记得桂省都督还是陆荣吧?他是忠臣,当年为大清拼命流血,朝廷也没亏待他,让他坐稳都督之位,权势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