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脸立刻沉了下来(2 / 2)

在本职工作上,李进阳绝不容许任何失误。

万一有人形象邋遢、态度散漫,

别说被大领导批评,就是皱下眉头也不行。

李进阳在保卫科算是干到头了,眼看要被调去养猪。

见队长如此重视,原本觉得领导视察与己无关的队员们,也纷纷收起散漫,个个挺直腰板站出标准军姿,铆足劲瞪大双眼。

先不论实战能力如何,单是这股精气神就足够唬人。

约莫两小时后,厂领导们齐聚大门口准备迎接上级。

杨厂长、李副厂长、妇联主任、生产科科长、商业科科长、保卫科副科长、宣传科科长、后勤科科长、清洁科科长……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悉数到场。

有些本不够格的干部也绞尽脑汁挤进迎接队伍,只为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毕竟谁不盼着那一眼之缘改变命运?

这世上从不缺李进阳这样的聪明人。

“进阳,过来。”

李副厂长瞥见门卫处的动静,笑着朝队伍末尾招手。

身为保卫科小队长,李进阳原本没资格站前排。

听闻召唤,在场干部纷纷侧目,只见一个眉眼清俊、神采奕奕的青年快步上前。不少人暗自点头:且不论能力,单是这蓬勃朝气就足够体面。

“副厂长。”李进阳从容应答。有正职在场时,他从不省略“副”字。

李副厂长指着门卫笑道:“提前打过招呼?今天个个精神头十足!其他岗哨也这样?”

“副厂长放心!”李进阳咧嘴露出白牙,“今天保卫科别说人,连养的两条狗我都让它们支棱起来注意形象!”

人群中顿时爆出几声憋不住的笑。

“他是保卫科的?之前怎么没印象?”

“是新上任的一大队队长,883的,讲话挺风趣。”

厂领导们纷纷笑了起来。

杨厂长也不由得转过头,多看了李进阳几眼。

陈猛站在一旁,一脸无奈。

李副厂长对他的回答很满意,越看李进阳越觉得顺眼。

这样有干劲的年轻人,实在难得。

今天他岳父来厂视察,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最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只有这样,将来才会给他更重的担子。

李副厂长转身对后面的干部们训话:“都听到了吗?这才叫工作态度!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最好、最细,做到别人想不到的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出成绩,才能被人记住!”

“杨厂长,我觉得李进阳今天的表现很有宣传价值,可以展现我们厂的工作作风。”

杨厂长点头赞同:“宣传科的同志记一下,李进阳同志这种工作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好了。

就这么几句话,李进阳今年的先进称号基本稳了。

毕竟领导发话不能白说。

两位厂长都表扬了,要是评先进不给李进阳,那负责评审的人就等于对厂长的话阳奉阴违,不落实工作。

时间渐渐临近。

等候迎接的人群有些紧张,都不再说话。

李进阳被李副厂长留在身边陪同。

在一群最低十七级的干部中,混进了一个二十级的——

九点整。

层层护卫的车队停在了轧钢厂大门口。

李进阳悄悄观察,发现大领导样子很和蔼,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和工业部那位领导的风格很像。

在大领导身边,还有一位大约五十多岁、看起来很斯文的人,姓周。

他是工业大学的教授。

“领导,感谢您抽空来到我们轧钢厂视察工作,请。”

“好,那我们先看看,你们安排一下,等会儿去车间,请周教授指导工人们把机器启动起来。”

“买回来却不会用,那可就闹笑话了。”

“您放心,已经安排妥当了。”

在厂领导的陪同下,大领导很快完成了视察工作。

其实没走多远,随行的宣传人员咔嚓咔嚓拍了几张照片。

领导表扬了工人几句,提了几点不痛不痒的要求。

就算结束了。

毕竟今天来是有正事要办。

没过多久,一行人来到了一车间。

生产科长上前带路,把大家领到了之前安置在角落里的那台“先进机器”前。

其实它还只是一堆零件。

怎么运来的,就怎么放着。

生产科长为难地说:“领导,机器就在这儿,但我们实在搞不懂怎么安装,更别说怎么运行了。”

“说明书上的字,厂里没一个人看得明白。”

“呵呵,我们今天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大领导请周教授上前,看看他是否能看懂说明书上的英文。

专业设备的说明书和日常使用的英语差别很大,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

周教授仔细翻阅了一遍,放下心来,笑着说:“幸好之前在毛熊的时候,我对工业设备挺感兴趣,研究过一段时间。”

“不然,这回可能还真看不明白。”

“现在看来,问题应该不大。”

大领导非常高兴。周教授是他特意请来的专家,为此还暂停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项目。

付出这么大代价,总算能解决这台先进机床的问题了。

他为了这个女婿,投入了不少资源,又是找机器,又是请专家。

可以说是全力栽培。

“好,好!那咱们就别耽搁时间了,赶紧把它组装起来。”

“看看咱们的设备,和国外的到底有多大差距。”

领导一声令下,易忠海和其他九位八级技工,连同技术部的专业人员,都依照周教授的指示,一步步装配零件。

易忠海今天格外卖力,力求每个环节都做到完美,希望能彻底掌握这台先进设备的操作方法,早日功成名就,实现扳倒李进阳的最终目标。

“嗯,这里的电线接得不错,但这边的线路得留出空间,不然加工材料时容易出问题……”

“好,这一步也没错,装上这个部分,就完成一大半了。”

“等等,那位同志请稍等,这里不对……”

“这里也不行,动力滑台的位置没放对。”

在周教授细致入微的指挥下,技术人员和工人齐心协力,很快将第一台机床组装了**成。

周围的人都面露喜色。

看样子,只要机器能顺利运转,这台先进机床很快就能投入生产。

只是,站在说明书旁的周教授,额头上不知何时渗出了汗珠。

刚才安装得快,是因为那些都是他熟悉的部分。

没错,他懂的部分已经装完了。

剩下的,说明书上应该写明了安装方法,但那些文字,周教授却读不懂。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渐渐地,周教授说话越来越慢,组装进度也明显迟缓下来。

甚至出现了一个零件反复拆装的情况。

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看说明书指导,更像是在凭猜测尝试。

……

又等了好一阵,别说其他人,连大领导都有些站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