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旨意送达到武府的时候,
美妇杨氏是有些惊讶的,却又不是那么惊讶,反而疑惑更多一些。
从武惠妃叮嘱她给予顾白厚待,并为顾白寻几个教授武艺的师父的时候,
杨氏就感觉到武惠妃可能之后要让顾白做一些事情。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让顾白进宫!
让一个马奴进宫能干些什么事情?
总不能是武惠妃觉得儿时小伙伴用着更顺手,让顾白去当太监吧。
旨意上没有明说,杨氏只能猜测。
杨氏在猜测,其他人也在猜测。
尤其是顾父顾母,听到李隆基要让他们的儿子顾白进宫,身子都不由微微一僵。
两人相视一眼,朝着顾白示意道:
“儿子,你安心的去吧,我和你娘再练一个小号,我们顾家绝不了。”
顾白看着顾父顾母的眼神示意,眼皮都开始抽搐了。
他也不是要进宫去当武惠妃的贴身太监啊。
怎么未亡人杨氏,武惠妃的两个弟弟都摆出了一副可惜的眼神?
不过,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万一呢。
但顾白敢肯定,武惠妃必然有些食骨知味,肯定不会让他去当真太监的。
不敢赌人性,还不敢赌情欲吗?
没有耽搁,顾白跟随着来传旨意的皇帝近侍进了宫。
洛阳皇宫,顾白还是第一次来。
洛阳的皇宫整体上延续了武则天时期的布局,李隆基登基之后又有所扩建和修缮。
对于皇宫,哪怕是里面有活着的皇帝,顾白也没有太多兴趣。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李隆基本人。
要说李隆基,大家都不陌生。
前明后昏。
前半生超神,后半生超鬼,玄之又玄。
最著名的还是他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其实,李隆基在执政的后期并非是简单的昏庸。
他可能是玩弄权术玩弄的太自负了。
从李林甫开始,到杨国忠……奸臣当道,朝臣矛盾剧增。
李隆基能不知道宰相与其他朝臣的矛盾吗?
他自是知道的,甚至是故意为之。
包括安禄山,人人都说安禄山必反,李隆基其实也有这种感觉。
但他又不觉得安禄山敢反。
十大节度使,安禄山掌握四镇。
在李隆基的心中,四镇的兵马可颠覆不了大唐,甚至能不能打进洛阳都是一个问题。
再说,其他节度使看安禄山可都不爽很久了。
安禄山一旦反叛,先不提唐军,其他节度使就能揍死他。
但李隆基错误判断了一点。
中原的唐军太久没有经历战争了,面对在战场上厮杀过的兵马,难免会有些胆怯。
同时,民间和上层的矛盾在天宝时期被激化的很严重,安禄山不得民心?
朝廷更不得民心。
分析了一会李隆基在史书中的形象,顾白终于到了便殿。
一入便殿,顾白就看到了武惠妃和两个男的。
穿龙袍的人无疑就是李隆基,另一个估摸着是高力士。
顾白恭恭敬敬地行礼,不慌不忙,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和微微的颤抖。
这般姿态,既能凸显他与寻常人的不同,又能表明面见皇帝的忐忑和激动之情。
李隆基微微打量着顾白,见他身姿挺拔,相貌英俊,神态恭敬却又不失沉稳,心中暗自点头。
这少年,生的如此健壮,当兵的好苗子啊!
只是喂马倒也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