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7章 引领风骚(1 / 2)

影视编辑器 花萌轩 2802 字 14小时前

随着春暖花开,备受瞩目的天工汽车“乔凡娜A”终于进入了密集交付期。

一辆辆闪耀着金属光泽、造型优雅流畅的“乔凡娜A”从杭州高度自动化的超级工厂驶出,如同奔赴一场时代的约会,驶向全国各地翘首以盼的首批车主手中。

在上海,天工汽车首家旗舰交付中心外,早已排起了长队。

媒体记者、汽车爱好者以及众多准车主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当第一位车主从交付专员手中接过那枚造型别致的智能钥匙,缓缓坐进驾驶舱,启动车辆的瞬间,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无数闪光灯。

“太安静了!这启动几乎没声音!”一位现场体验的媒体人对着镜头惊叹,“内饰的质感和这块超大屏幕的流畅度,完全超出了我对国产车的认知!”

网络上,首批车主们的实时分享更是将热度推向了高潮:“提车了!回头率爆表!从小区开到公司,一路被行人和司机行注目礼!”

“刚实测了续航,市区通勤轻松超过官方标定的500公里,续航焦虑?不存在的!”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环线上太好用了,大大缓解了通勤疲劳。天工汽车,YYDS!”

这些真实用户的积极反馈,如同最有力的广告,迅速击碎了此前所有的质疑。

“乔凡娜A”凭借其颠覆性的设计、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迅速树立了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新标杆。

而“乔凡娜A”的顺利交付及其展现出的超高产品完成度,在整个汽车行业内引发了堪比地震的效应。

那些曾经对天工汽车这个“跨界新玩家”嗤之以鼻的传统巨头们,此刻都感到了脊背发凉。

他们内部的技术和战略部门,紧急采购了数台“乔凡娜A”进行拆解分析。

分析结果让他们更加震惊:“电池包结构极其精密,热管理系统效率远超我们现有方案!”

“电机功率密度和电控系统的响应逻辑,至少领先我们一代!”

“还有这些传感器和芯片的整合水平……他们到底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到的?!”

更让他们感到无力的是天工汽车展现出的恐怖的全产业链整合与量产能力。

从核心的“天工”三电系统,到车身、内饰、智能化部件,天工汽车依托其在杭州及周边布局的自动化“幽灵工厂”网络,实现了高效、高品质、规模化的生产爬坡,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这根本不是一家初创公司该有的节奏!”某国际汽车巨头中国区总裁在内部会议上拍着桌子,“他们的供应链是铁板一块吗?核心部件完全自给,这太不合常理了!”

于是,“天工速度”成为了业界一个既羡慕又畏惧的新名词。

……

“乔凡娜A”在市场端的火爆和产业端展现出的强大实力,自然也传到了京城相关部委的耳中。

此前与阿福会谈的陈主任,特意组织了一次专家团队,低调地前往杭州的天工汽车超级工厂进行实地考察。

在亲眼见证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听取了关于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汇报,并审阅了“乔凡娜A”详实的测试数据和市场反馈后,专家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久后,在一次行业内部的高级别会议上,陈主任在总结发言中,不点名但意图明确地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兴力量,它们坚持自主研发,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高质量的产品落地和产业化突破,展现了惊人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这样的企业,是我们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是行业当之无愧的‘新星’和‘标杆’,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支持。”

这番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名天工汽车,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所指为何。

这标志着,天工汽车正式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从一个备受质疑的“闯入者”,一跃成为了被寄予厚望的行业领军力量。

在天工汽车内部的高层会议上,苏宁听着关于交付数据、市场反响和部委评价的汇报,脸上并未露出太多得意的神色。

“成绩值得肯定,这是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每一张兴奋的面孔,语气转而严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我们,已经站到了聚光灯下,站到了风口浪尖。以前我们是挑战者,可以闷头发展;现在,我们成了标杆,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们,无数竞争对手在研究我们,甚至试图超越和击垮我们。”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的大屏幕前,上面显示着天工汽车未来的产品规划图。

“‘乔凡娜A’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乔凡娜APs’,必须做得更好,不允许有任何闪失。我们的自动化产业链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需要持续下降,技术研发更不能有丝毫松懈。”

“是!苏先生。”

会议室内,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天工汽车这艘刚刚启航的巨轮,在初试锋芒、赢得满堂彩之后,正驶向一片更加广阔,但也暗流汹涌的深海。

……

2015年的华夏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一片尚待开垦的沃土。

未来的巨头特斯拉尚未正式踏入这片东方疆域,而日后的新能源王者比亚迪,此刻仍在技术与市场的迷雾中艰难摸索。

后世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繁荣格局,此时连雏形都未曾显现。

正是在这片寂静即将被打破的前夜,天工汽车携“乔凡娜A”横空出世,以其完整的三电技术、颠覆性的产品体验和恐怖的量产速度,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沉寂的夜空,瞬间成为了整个行业唯一且孤独的标杆。

聚光灯与放大镜,同时聚焦于此。

但是,天工汽车的成功,不可避免地引来了同行的侧目与嫉恨。

在一些传统车企巨头的内部会议上,天工汽车的名字被反复提及,语气复杂。

“他们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踩中了风口!”一位资深副总裁酸溜溜地说。“他们的技术来源查清楚没有?怎么可能这么快?”

另一位技术主管眉头紧锁。“必须想办法遏制他们,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

然而,嫉恨归嫉恨,当他们真正着手研究如何对抗天工汽车时,却无奈地发现,对方构建的壁垒高得令人绝望。

天工汽车负责人阿福在一次内部战略复盘会上,冷静地向苏宁汇报:“老板,外界现在对我们很好奇,也很好奇。但我们的核心优势,他们学不来。全产业链自研+自动化‘幽灵工厂’模式,让我们的成本、品控和供应链安全性,完全不受外部制约。他们想从供应链卡我们脖子?找不到地方下嘴。想打价格战?我们的成本结构让他们绝望。”

他顿了顿,补充道:“目前,一些对手开始尝试模仿我们的设计语言,或者在宣传上暗戳戳地影射我们‘过于激进’,但都无法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嗯,我们天工汽车要乘胜追击,尽快占据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

“是!老板。”

……

而天工汽车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行业内部。

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其大本营——杭州。

凭借着天工汽车龙头效应的带动,以及围绕其建立起的庞大、高效的自动化零部件产业链,杭州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从一个以互联网和旅游业闻名的城市,华丽转身,强势跻身于全国新能源产业版图的头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