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论道尹志平,伪善见真章(2 / 2)

尹志平脸色微变。

扎克的问题,隐隐触及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点化”可能存在的选择性与局限性。

他感觉对方似乎在将自己往某个角落逼迫,语气不由带上了几分不悦:

“你此言差矣!善恶自有报应,天道循环不爽!我辈行事,但求问心无愧,秉持正道即可!

岂能因恶势强大,便畏缩不前,亦或是混淆是非?”

“问心无愧……”

扎克捕捉到他语气中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恼怒,知道自己触及了对方不愿深究的区域。

他不再紧逼,而是转而问道:

“那请问师兄,若有一恶徒,正在欺凌一无辜孩童,师兄恰好路过,是会立即出手制止,还是会先考量此人是否‘点化有望’,再决定是否出手?

若出手,是用雷霆手段将其击杀以绝后患,还是只将其击退,寄望于其日后‘幡然醒悟’?”

这个问题,更加具体,也更加尖锐。

它直接拷问行为背后的动机与抉择标准。

尹志平呼吸微微一滞。

他自幼受教,行侠仗义几乎是本能,但从未如此细致地剖析过其中的心理。

被扎克一连串的问题逼到此处,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窘迫,仿佛自己一直坚信不疑的东西,被人从侧面撬开了一道缝隙。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沉声道:

“自然是立即出手制止!

至于后续……当视情况而定!

若其冥顽不灵,危及他人,自当果断处置,以彰天理!

我全真弟子,岂是那等迂腐之辈!”

他试图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来掩盖内心的波动。

“原来如此。”

扎克低下头,不再追问,只是轻声说道,

“看来是弟子想多了。

只是有时会想,这‘立即出手’的念头,是源于‘本真之善’,还是源于我等所受的‘侠义教化’?

这‘视情况而定’的标准,又是由‘道心’决定,还是由……个人的阅历、喜好乃至利害关系所影响?”

他最后一句声音极轻,仿佛自言自语,却像一根冰冷的针,精准地刺入了尹志平试图忽略的领域。

尹志平猛地站起身,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和信念都受到了挑战和质疑,而对方那副始终恭敬、仿佛只是“求知若渴”的姿态,更让他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憋闷感。

“扎克!你心思杂乱,纠缠于这些细枝末节,于大道无益!”

尹志平语气严厉,带着训斥的口吻,

“修道贵在专一,贵在诚心!

你如此钻牛角尖,疑神疑鬼,如何能见得真性?

如何能修得正果?”

他拂袖转身,不再看扎克,只留下一句冷冰冰的话:

“你好自为之!莫要误入歧途!”

说完,便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怒气,快步离开了藏经阁。

扎克依旧坐在蒲团上,看着尹志平离去的背影,直到那蓝色的衣角消失在门口。

他缓缓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与尹志平的这番论道,比他预想的还要“成功”。

他清晰地看到了对方那建立在教条和优越感之上的“善”,是何等的脆弱。

一旦触及真实的、复杂的人性与抉择,便会露出破绽。

“秉持正道……问心无愧……”

扎克低声咀嚼着这两个词,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多么动听,又多么空洞。

真正的道,或许不在于坚守某个固定的“正”,而在于清晰地认知所有“不正”,并拥有驾驭它们、平衡它们的力量与智慧。

他闭上眼,再次内视。

经脉中,那团混沌内力缓缓流转。

或许是因为刚刚看穿了尹志平那并不纯粹的“道心”,他内心某种基于“真实”的认知得到了强化,内力中那代表森冷、洞察与生存本能的部分,似乎变得更加凝实和稳定了一些,与其他两种特质的融合,也似乎更进了一分。

虽然依旧是混沌一片,但那灰色的气流,似乎沉淀了些,少了几分浮躁。

他伸出手,指尖在空中轻轻划过,感受着那微不可查的空间波动。

“我的路,注定与你们不同。”

“我不求那虚无缥缈的‘本真之善’,也不屑于那披着华丽外衣的‘伪善’。”

“我要的,是看清这世间一切善、恶、情、欲的本来面目,然后……驾驭它们。”

窗外,天色渐晚,暮霭笼罩了终南山。

扎克站起身,收拾好笔墨经卷,平静地离开了藏经阁。

他知道,经过今日这番论道,尹志平对他恐怕已从“不屑”转为“忌惮”甚至“厌恶”。

但这无关紧要。

这全真教,这襄阳城,不过是他修道之路上的一个驿站。

而他的道,已然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