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经阁偶得,心镜初磨(2 / 2)

他想起了跨越世界之门的瞬间,那种超脱与孤独感让虚无的部分轻轻荡漾。

他没有抗拒,没有评判,只是“看”着。

如同一个冷静的解剖师,在剖析自己的灵魂。

那些曾经被他视为需要克服的“杂念”与“心魔”,此刻在“观照”之下,渐渐显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它们是他经历的一部分,是他力量的源泉,是他之所以为“扎克”的构成要素。

“原来如此……”

他心中明悟渐生。

那灼热,赋予他进取与掌控的驱动力;

那阴冷,给予他在逆境中生存的坚韧与警惕;

那虚无,则提供了超越局限、俯瞰全局的视角。

它们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他如何运用。

在这种持续的、不带偏见的“观照”下,他经脉中那团一直躁动不安的混沌内力,竟然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冲突并未立刻消失,但那三种特质之间的排斥与攻讦,明显减弱了。

它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毫无章法地乱撞,而是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梳理着,开始沿着某种更复杂的轨迹缓缓流转。

不再是乌合之众,更像是一支成分复杂、但初步接受了同一指挥的军队。

内力本身的属性依旧驳杂,灼热、阴冷、虚无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灰蒙蒙的、混沌未分的状态。

但之前那种撕裂经脉的胀痛感,却减轻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流动感”。

虽然远未达到如臂指使的程度,但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证明他选择的“观察与理解”之路,是可行的!

扎克缓缓睁开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这口气中,似乎都带着一丝混乱的气息,但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明。

他看向老道士消失的方向,心中已然明了,这位看似普通的扫地老道,绝对是一位隐世的高人。

其境界,恐怕远在清虚、甚至郭靖之上。

他没有再去寻找,高人点拨,机缘一次便足矣。

剩下的路,需要他自己去走。

他再次提起笔,看向桌上的《清净经》,心境已然不同。

经文依旧是那些经文,但他不再试图用它们来“镇压”自己的心,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参照,辅助他更好地“观照”自身。

笔尖落下,字迹似乎也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稳与力度。

……

傍晚时分,扎克离开藏经阁,返回安排的客房。

途径一处廊檐时,恰好遇到了似乎“偶然”路过的黄蓉。

“扎克兄弟。”

黄蓉笑语盈盈,手中端着一碟精致的点心,

“抄了一天的经,辛苦了。这是厨房刚做的桂花糕,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扎克停下脚步,微微躬身:

“有劳郭夫人挂心。”

他接过点心,动作自然,神态依旧带着适当的感激与拘谨。

黄蓉的目光在他脸上细细扫过,看似随意地问道:

“在藏经阁可还习惯?《清净经》博大精深,静心抄写,想必对调理内息大有裨益吧?”

扎克心中雪亮,黄蓉这是在试探他今天的进展和状态。

他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与“一丝微不可查的舒缓”,回答道:

“回夫人的话,静心抄写,确实……感觉内心平静了些。

只是内力依旧紊乱,不敢妄动,让夫人费心了。”

他刻意表现出“略有进展但问题仍在”的状态,既符合逻辑,又不会引起过度关注。

黄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笑道:

“修行非一日之功,循序渐进便好。

靖哥哥还念叨,说你根基深厚,若能导之以正,将来必成大器。”

“郭大侠和夫人厚爱,在下愧不敢当。”

扎克谦逊地低头。

“对了,”

黄蓉仿佛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问道,

“今日在藏经阁,可曾遇到什么人?或是……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扎克心中一动,面上却茫然摇头:

“除了几位整理经卷的道长,并未遇到旁人。

经阁中经文浩如烟海,弟子愚钝,只能勉强抄写,谈不上什么发现。”

他隐瞒了遇到无名老道的事情。

那位老道显然不欲人知,他自然不会多嘴。

而且,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黄蓉,让她认为自己依旧在她的掌控和观察之下。

黄蓉仔细看了看他的表情,没发现什么破绽,便笑了笑:

“如此便好。你且好生休息,修炼之事,急不得。”

看着黄蓉离去的窈窕背影,扎克眼神微冷。

这位郭夫人的智慧与警惕,确实非同一般。

与她的周旋,必须时刻谨慎。

回到客房,关上门。

扎克再次内视丹田。

那团混沌内力依旧在缓缓流转,灰蒙蒙的气息中,隐约可见一丝极淡的银色光泽一闪而逝,那是他空间之力与这初生内力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

虽然总量未有增加,甚至因为不再冲突而显得“温和”了许多,但扎克能感觉到,这团内力变得更加“凝聚”,也更加“听话”了。

他尝试着用意念微微引导其中一丝。

那丝混沌内力顺从地沿着经脉运行了一小段距离,虽然依旧属性不明,带着灼热、阴冷、虚无的混合感,却不再横冲直撞。

“观察与理解……分辨与驾驭……”

扎克轻轻握了握左手,绷带下的骨骼传来隐隐的空间波动。

“或许,我不需要成为郭靖那样的‘侠’,也不需要成为尹志平那样的‘伪道’。”

“我的道,就在于认清并驾驭我这一身的‘杂乱’。”

窗外,夕阳西下,将襄阳城的轮廓染上一片金红。

扎克望着那片在乱世中艰难维持着秩序与生机的城池,眼神深邃。

内力既已初步稳定,下一步,便是更深入地“观心”,并开始尝试主动地去“平衡”它们。

而无名老道那句“心太多”,也让他意识到,他需要更多的“镜子”,来照见自己内心的不同侧面。

这全真教,这襄阳城,或许就是他磨砺心镜的第一块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