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看着眼前这个为了节省一点油费,宁愿自己费力骑车带路的年轻人,她忽然就理解了女儿口中的那份“辛苦”。
那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在肩膀上的责任。
“老苏,”李婉忽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你说,我们等下到了孤儿院,该怎么说?捐多少钱合适?”
这成了一个新的难题。
他们本来只是想来“考察”的,并没有真的准备好要捐款。
而且一旦暴露了自己真正的财力,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怀疑,甚至让女儿苏晴察觉到异常。
苏文海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一边专注地开着车,一边沉声说道:“我们现在的人设,是生活不算富裕,但很有爱心的普通工薪阶层。”
“所以捐款的数额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不符合我们的人设,太低了又显得我们没有诚意,配不上我们特意跑这一趟。”
他沉吟了片刻,给出了一个数字:“我看,就捐五万块吧。”
“五万?”
“嗯。”苏文海点了点头,解释道,“对于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拿出五万块钱来做慈善,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足以体现我们的诚意。同时这个数额也不会显得太过夸张,不会让陈院长觉得我们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从而产生别的想法。”
“而且,”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我们也可以借着捐款这件事,名正言顺地在孤儿院里多待一会儿,好好看一看问一,。这才是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
李婉听着丈夫的分析,佩服地点了点头。
不愧是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男人,这份心思缜密和滴水不漏,让她感到无比安心。
“行,就听你的,捐五万。”李婉应了下来。
她从自己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张银行卡。这张卡是她平时用来买菜和日常开销的,里面正好有几万块钱的零用钱,用这张卡来支付,也更符合他们此刻的“人设”。
两人在车里悄悄商议好了对策,心里都有了底。
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商量着如何“伪装”自己的时候,他们对于那个素未谋面的孤儿院和院长的看法,已经从最初的怀疑和警惕,悄然转变成了一种带着善意和好奇的探寻。
车行了大概十几分钟,陈明的自行车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他指着前方不远处一扇有些掉漆的铁门,回头对车里的苏文海和李婉大声喊道:
“叔叔阿姨!前面就到啦!”
苏文海和李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那扇铁门旁边立着一块有些陈旧的木质招牌,上面刻着三个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斑驳的大字。
——启明星。
还没等他们看清楚,一阵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从院子里传了出来,充满了生命力。
“晴天姐姐,你快来!球要跑啦!”
“二牛哥你慢点!别踩到我种的小白菜!”
“哈哈哈,抓不到我!”
孤儿院的院子里,苏晴正像个孩子王一样,带着一群孩子在草地上踢足球。
她扎着一个清爽的高马尾,穿着一身简单的运动装,额头上和鼻尖上都渗着细密的汗珠,脸颊因为运动而泛着健康的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