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考察(2 / 2)

铃木放下筷子:“这要看订单规模和技术要求。”

“如果我们订购一百万套微型马达,贵方能否提供技术支持”陈耀豪直视对方。

铃木略显惊讶:“这个数量...当然可以详谈。”

下午二时,车队驶入日本显示器公司位於川崎的研发中心。

穿过数道安检门,陈耀豪一行换上特製的防尘服,经过风淋室后,终干进入了核心的无尘车间。

车间內灯火通明,流水线上的机械臂正在精准地进行著装配作业。

技术总监佐藤英树指著一条特殊的生產线介绍:“这里是我们最新建的液晶显示屏试產线。”

在生產线末端,陈耀豪被展示台上的一块小尺寸显示屏吸引。这块屏幕仅约2英寸见方,却显示出异常清晰的图像。

“这是为可携式设备研发的新一代液晶屏。”佐藤戴上白手套,小心地拿起样品。

“虽然尺寸小,但解析度达到了320240,相当於每英寸160像素,是目前同类產品中最高的。”

陈耀豪接过显示屏,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他仔细端详著屏幕上的测试图案,只见色彩过渡自然,文字边缘锐利。

“可视度如何”他通过徐智渊翻译问道。

佐藤示意助手调整展示架的角度,介绍道:“左右各达到120度,上下各80度,远超传统液晶屏。“

“功耗呢”

“在持续显示状態下,功耗仅为同等尺寸crt显示的十分之一。“佐藤的语气中带著自豪,介绍道:“特別適合电池供电的便携设备。”

陈耀豪沉吟刻,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成本是多少”

佐藤与身旁的生產部长交换了个眼神,说道:“目前试產阶段的成本较高,每片约5000日元。不过...”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如果月订单量能达到十万片以上,量產后价格可以降至3000

日元。”

这个数字让徐智渊不禁挑眉,低声对陈耀豪说道:“按当前匯率,相当於每片8.5美元,这个价格..”

陈耀豪抬制止了他,转向佐藤说道:“如果订单量达到五十万呢”

佐藤明显愣了一下,隨即认真地说道:“这个数量级的话,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生產线配置。

如果陈先有兴趣,我们可以安排专案组进详细测算。”

在返回的车上,陈耀豪一直沉默地看著车窗外。

直到驶入东京市区,他才突然开口说道:“立即让荣耀科技组建一个技术团队,专门研究液晶显示技术的应用前景。“

“陈生是看好这个市场”徐智渊问道。

“这不只是显示屏。”陈耀豪目光深远,说道:“这是未来。想想看,如果我们的隨身听配上这样的屏幕,如果我们的游戏机採用这种显示技术...”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徐智渊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战略意义。

徐智渊整理著今天收集的资料,说道:“陈生,日本在电子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確实领先,但成本也相当高昂。”

“这正是机会所在。”陈耀豪望著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说道:“如果我们能引进这些零部件,结合香港的生產成本优势..“

他突然停顿,对徐智渊说道:“你转告张年华,让他联繫阿尔卑斯电气,安排下周在香港继续洽谈。同时,调查一下这些零部件在新加坡、台湾的供应情况。“

“明白。”徐智渊快速记录。

他一个红牛公司总经理,此刻化身成陈耀豪的助理。

当晚,陈耀豪在酒店房间里仔细研究今天的考察报告。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关键点:微型马达、集成电路、液晶显示。这些核心零部件,正是打造下一代消费电子產品的关键。

窗外,东京湾的夜景璀璨夺目。

陈耀豪知道,要想在电子领域分一杯羹,必须抓住產业转移的歷史机遇。

而这次日本之行,为他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半个月后,夜里,启德机场。

陈耀豪乘坐的航班在跑道尽头稳稳停住,当他走出舱门时,湿润的海风扑面而来。

接机大厅里,荣耀科技张年华和屈臣氏庞志鸿站在最前方,两人都是西装革履,神情中带著期待。

稍后些,赵雅之身著藕荷色旗袍,外披一件米白色开司米大衣,正温柔地注视著出口;

李宜敏则是一身利落的裤装,手里拿著为陈耀豪准备的外套。

陈耀豪快步走出通道,先是对两位太太微微頷首,隨即走向张年华。他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纸张上还带著旅途的痕跡。

“年华,这份件你仔细研究。”陈耀豪的声音带著些许疲惫,但目光依然锐利。

“里面是日本电子產业的最新动向,还有我对荣耀科技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张年华双手接过文件,迅速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陈耀豪亲笔批註的“液晶显示技术应用前景“几个大字。

“陈生放心,我立即组织团队研究。”

陈耀豪转身看向庞志鸿说道:“志鸿,自动售货机是零售业的革命。日本的经验证明,它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销售。

你儘快拿出在港的实施方案,特別是选址和运维方案。”

“明白。”庞志鸿郑重应道:“我已经联繫了日本方面,下周就会有专员来港洽谈。

,,交代完公事,陈耀豪这才向家人。

赵雅之上前替他整理衣领,轻声道:“累了吧家里燉了汤。”

李宜敏则將外套披在他肩上,说道:“孩子们都等著你回家呢。”

坐进劳斯莱斯后座,陈耀豪望著窗外飞驰而过的霓虹灯。

虽然只是离开了短短几天,但香港的夜景在他眼中已然不同一那些闪烁的灯火背后,似乎都隱藏著一个等待被开发的商业机会。

“先回家。”他对司机说完,便闭上眼睛小憩。

但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布局:自动售货机的试点、液晶技术的引进、红牛在日本的上市,,,每一件事都需要他亲自推动。

车驶过海底隧道,港岛的繁华尽收眼底。

陈耀豪知道,这次东京之行带回的不仅是合作意向,更是一个崭新的商业视野。

而这一切,都將在香江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