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二次上洛之旅(终)(2 / 2)

山中鹿之介与尼子胜久对视一眼,点头道:“请讲。”

“我可与纳屋联络,在京町设立一处商路联络点,交由法师代为打理。”阿苏惟将缓缓说道,“这处商路点,表面上是做九州与近畿的贸易,实则可作为尼子家收拢旧臣的据点。那些不愿臣服毛利家的尼子旧臣,若得知法师在此,必然会前来投奔。商路利润分成,也可作为复兴尼子的资金。”

阿苏惟将随即看向山中鹿之介,继续开口说道道:“鹿之介可暂时作为寄骑,在我麾下效力。我近期便要返回九州,京都事务可全权委托法师。而你可利用阿苏家商路的名义,联络分散在各地的尼子旧臣;待法师在京都积攒到了足够实力,想要重返出云国时,我必当居中联络大友家,以为二位争取必要的支持。”

这个方案,既尊重了二人复兴尼子家的初心,又为他们提供了实际的支持,可谓兼顾了忠义与现实。山中鹿之介与尼子胜久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动容。他们此刻在京都可谓孤立无援,阿苏惟将的提议,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缕曙光。

“宫司,此话当真?”山中鹿之介声音微颤,其中带着一丝期待。

“我阿苏惟将,向来言出必行。”阿苏惟将郑重点头,“若二位同意,我今日便与纳屋联络,明日便拨出一千贯,作为二位的启动资金。法师若有需要,也可调动我留在京都的商路资源,协助鹿之介联络各地旧臣。”

禅房内的气氛,因阿苏惟将的提议而变得热烈起来。尼子胜久看着阿苏惟将,眼中满是感激:“宫司殿下,您的大恩,尼子家永世不忘!若日后尼子家得以复兴,必当报答您的援手之恩!”

山中鹿之介则起身,走到禅房外拿了一个包袱进来,随后突然跪了下来,小心翼翼的打开那个包裹。那里面是一顶鹿角形状的头盔,头盔上的纹路虽有些磨损,却依旧在油灯下泛着冷光,这是他出云之鹿的象征。

“主公,宫司,今日我山中鹿之介,愿对天地起誓!”山中鹿之介双手举起鹿角盔,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禅房内,“我愿受日月失度、灾火恶风、旱涝蝗虫、兵革饥馑、疾疫疠灾、日月薄蚀、五星失行这七难;经历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这八苦!纵受万般磨难,亦不改初心,只求尼子家得以复兴,夺回出云国,告慰列祖列宗之灵!若违此誓,愿受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誓言落下,禅房一片寂静。尼子胜久看着山中鹿之介坚毅的身影,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誓言,更是山中鹿之介以生命为赌注的承诺。阿苏惟将也站起身,眼中满是敬佩,他见过无数武士的誓言,却从未有一个,像这般的悲壮而决绝。

山中鹿之介将鹿角盔重新包裹好,郑重的递给尼子胜久:“主公,这顶头盔,曾随我征战沙场,今日我将它交给您保管。待尼子家重返出云国之日,我再亲手从您手中取回,戴着它,为尼子家再度冲锋陷阵!”

尼子胜久双手接过包裹,紧紧抱在怀中,仿佛抱着尼子家的未来:“鹿之介,我信你!我们一定能复兴尼子家!”阿苏惟将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今日的举动,不仅为尼子家埋下了复兴火种,也为阿苏家在未来增添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时间不早,我这就去与纳屋联络,安排商路点的事宜。”阿苏惟将说完便起身告辞,“一千贯我会让人明日送到寺中,二位若有其他需要,可随时通过纳屋与我联系。”

“多谢宫司!”山中鹿之介与尼子胜久齐声致谢,躬身送阿苏惟将走出禅房。

离开东福寺后,阿苏惟将立刻前往纳屋在京都的分社。纳屋助左卫门听闻他的来意,当即表示支持:“宫司放心,京町的商路点我会尽快安排。那里靠近二条,既是要道,又便于联络各地,很适合作为尼子家的据点。人员方面,我会挑选可靠的伙计,协助法师打理事务。”

“很好。”阿苏惟将点头,“另外,从我的私人资金中拨出一千贯,明日送到东福寺,交给尼子胜久。告诉他,这笔钱是我个人赠予的,若后续不够,可随时与纳屋联络,我会再设法调拨。”

纳屋助左卫门当即应下,又忍不住开口问道:“宫司,您真的相信尼子家能复兴吗?毛利家如今势大,尼子家不过是残存的血脉与一个逃出来的武士,想要夺回出云国,可谓是难如登天啊!”

“乱世,没有绝对的不可能。”阿苏惟将微微一笑,“山中鹿之介的忠义与武勇,尼子胜久的正统身份,再加上我们的支持,未必不能创造奇迹。即便最终未能复兴,这份恩情,也会让尼子家旧臣对阿苏家心存感激。这对本家未来,也是有利的。”

次日,阿苏惟将把一千贯送到东福寺,看着尼子胜久开始筹划商路点的事宜,心中终于放下心来。他带着山中鹿之介回去收拾行装,准备启程返回九州。离开肥后已有半年多的光景,他需尽快回去向大友义镇复命,同时处理领地内的堆积事务。

然而,就在阿苏惟将还在收拾的时候,山田匡德却匆匆走到他的身边,手中拿着一封来自家中的急信,脸色凝重:“宫司,家中来信,说明国传来重大消息,明国皇帝似乎崩了!”

“什么?”阿苏惟将猛地站起身,接过信快速浏览起来。信中写道: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明国皇帝嘉靖崩,其子继位改元隆庆,商路贸易暂且中止。消息已通过明国的商船传到九州,大友义镇派人送信至京都,让阿苏惟将尽快返回,以商议应对之策。

阿苏惟将的眉头紧紧皱起,嘉靖在位四十五年,明国政局可以说算是相对稳定。如今新帝继位,明国的政策很可能会发生变化。而明国与日本的贸易、倭寇问题,都与九州局势息息相关,他确实需要尽快返回参与商议。

“看来,必须启程了。”阿苏惟将把信收好,语气带着说不出的意思,“京都事务,就交给法师与纳屋处理吧。我们返回肥后,要密切关注明国的动向,至于尼子家的进展恐怕短期不会有什么起色。这场乱世棋局,才刚刚开始。”

山田匡德点头应下,开始着手安排行程。阿苏惟将率领随臣,踏上了返回九州的路途。这场京都之行,他不仅完成了大友家的任务,还为尼子家埋下了复兴的火种,更见证了乱世中难得的忠义。

而明国的政局变动,又为这个本就动荡的时代,增添了更多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