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天来得比想象中快,天还没亮,安家的灯就亮了。
安母早早起来煮了鸡蛋和红糖粥,安父坐在桌边,反复摩挲着给安建军准备的新钢笔。
那是司承年托人从县里供销社买的,笔杆锃亮,握着趁手。
安建军穿着安千千给他缝补的新衬衫,袖口仔细卷到小臂,手里攥着用布包好的准考证和复习笔记,眼神里有紧张,更多的是期待。
“娘,你别忙了,我吃不了这么多。”他看着碗里堆得冒尖的鸡蛋,笑着推了推。
“多吃点!考试费脑子,别饿着!”
安母又往他碗里夹了一筷子咸菜,眼眶有点红,“到了考场别慌,仔细读题,跟平时在学堂做题一样就行。”
“知道了娘。”安建军点头,低头扒着粥,心里暖烘烘的。
吃完早饭,一家人浩浩荡荡往镇上赶。
安父安母走在前面,安千千抱着顾小草,司承年帮安建军拎着水壶和干粮,安建国和安建业也特意放下手里的活儿,说要送“状元郎”去考场。
连平时不爱出门的安奶奶,都拄着拐杖跟在后面,嘴里念叨着“菩萨保佑,建军能考上”。
清晨的路上还带着露水,风一吹有点凉,安千千把儿子往怀里紧了紧,跟安建军并排走:“三哥,别紧张,你复习得那么扎实,肯定没问题。要是考场上渴了,就喝点水,别着急。”
“嗯,我不紧张。”
安建军嘴上说不紧张,手却还是攥得有点紧。
司承年看出他的局促,拍了拍他的肩膀:“放轻松,就当是去学堂做套卷子。我们在考场外等你,考完了带你去镇上吃饺子。”
安建国也跟着打趣:“对!考上了,哥请你喝好酒!让你那些学生都知道,他们老师是大学生!”
一家人说说笑笑,倒冲淡了不少紧张的气氛。
走到镇口,远远就看见考场外挤满了人,有送孩子的家长,有一起赶考的知青,大家脸上都带着同样的期盼。
安建军深吸一口气,停下脚步,回头对家人说:“爹,娘,哥,千千,承年,你们别等了,天热,先回去吧,我考完了自己回去就行。”
“不回去!我们在这儿等你!”
安母连忙摆手,“娘给你带了草帽,等会儿太阳大了,还能遮遮阴。”
安父也点头:“我们在旁边的大树下等,不碍事。你好好考,别惦记我们。”
安建军看着家人坚定的眼神,鼻子一酸,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会好好考的!”
说完,他攥紧准考证,转身往考场走,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一眼。
家人都站在原地,挥着手跟他示意,阳光刚好落在他们身上,温暖得让他眼眶发热。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考场,脚步比刚才更坚定了。
他知道,现在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有整个家的期盼和支持,有安家村所有人的祝福。
安家人在考场外的大树下找了个地方坐下,安母把草帽铺在地上,让安奶奶坐下歇着。
其他人刚在树荫下坐定,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安小梅带着哭腔的呼喊:
“陈默!你慢点儿!准考证别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