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肥妻不弃,我带全家逆风翻盘20(2 / 2)

陈默脸色一沉,把手里的烟扔在地上:“靠谱?他就是想拉拢人心!等明年桃子丰收了,指不定怎么贪墨呢!”

可他心里却慌了。

他本以为桃厂没桃子就办不下去,没想到司承年不仅做出了和之前不一样的干货,还赚了钱,村民们对司承年的信任,也越来越深了。

*

入冬后,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桃厂的铁锅和水管都裹上了草绳防冻。

此时新鲜桃子早已下市,厂里的生产重心也转向了秋冬干货与特色手工:

一方面,将秋季提前晒好的干桃片重新加工。

用糖水浸泡回软后切成长条,拌上芝麻再用铁锅低温烘制,做成风味独特的“芝麻桃干条”;

同时还搭配村里收购的核桃,熬制糖浆混合压模,制成香甜的“核桃糕”。

另一方面,司承年还发掘了新活计:

秋冬正是桃树剪枝的时节,那些被修剪下来的桃木枝扔了可惜,他便带着几个手巧的村民,将粗细均匀的桃木枝打磨光滑,再刻上简单的桃花、福字纹样,做成小巧的桃木梳、迷你摆件。

司承年带着几个手巧的村民,将粗细均匀的桃木枝打磨光滑,再刻上简单的花纹,没多久就做出一把把小巧的桃木梳。

试送到供销社,果然很受欢迎,陈主任特意叮嘱:“下次多送点桃木梳和小摆件,城里来的就爱买这些乡土玩意儿!”

可没等桃木工艺品批量生产,麻烦就接连上门。

先是用来烘制芝麻桃干条的铁锅,炉篦子断了两根,火苗窜得厉害,桃干条烤焦了不少;

接着,仓库里的半袋芝麻被打翻,混了尘土没法用;

最糟的是,堆在车间角落、准备做工艺品的桃木枝,不知被谁泼了水,寒冬里冻成了硬邦邦的冰疙瘩,外层木头都冻裂了,根本没法打磨。

安建国急得直跺脚:“这桃木枝是我们挑了半个月才凑齐的,冻裂了咋做工艺品?再过五天就要给供销社送第一批货,这要是耽误了,我们桃厂的信誉就完了!”

司承年蹲在冰疙瘩似的桃木枝旁,手指拂过冻裂的纹路。

水渍还带着冰碴,显然是夜里有人故意泼的。

他没声张,只让大家先把没冻坏的桃木枝挑出来,又让安建国找铁匠补炉篦子、去镇上买新芝麻,自己则暗中留意厂里的动静。

这事很快传遍村子,陈默立马跳出来煽风点火:“你看我说啥来着?司承年就是不会管厂子!铁锅坏了、芝麻撒了还不够,连桃木枝都能冻裂,这要是明年桃子丰收了,指不定还得糟蹋多少好东西!”

他找到三爷爷,语气“恳切”:“三爷爷,不是我挑事,司承年毕竟是外乡人,哪懂我们这儿冬天冻木头的厉害?连桃木枝都护不好,怎么管得好整个厂子?要不换个本地懂行的当厂长,至少能把原料看好!”

三爷爷嗤笑一声,“说得好像你就不是外乡人似的。滚滚滚,有时间在这里说风凉话,不如去帮忙挑拣没冻坏的桃木枝。”

可陈默没放弃,又跟安二柱嘀咕:“你说这事儿怪不怪?铁锅、芝麻、桃木枝连着出问题,说不定是司承年自己弄的!他想把责任推给别人,再向村里要补贴,填补他‘管不好厂’的亏空呢!”

安二柱本就因没进桃厂不满,被撺掇着四处传话,村里顿时有了些议论声,说司承年“管理不当”、“不懂秋冬生产”。

司承年得知后,没急着辩解。

他连夜让铁匠补好炉篦子,自掏腰包买了新芝麻,又带着大家把冻裂的桃木枝外层削掉,勉强凑够了第一批工艺品的原料,赶在交货前做好了桃木梳和小摆件。

等一切妥帖,他才召集村民到晒谷场,手里拿着断炉篦子、沾着尘土的芝麻袋,还有冻裂的桃木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