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第二路军翻阅天山今阴山,进入德宁路,开始执行任务,十九日,第二路军行至该路边界麦该驿共计斩杀元军三千二百人,人丁两万六千四百口,牛羊二十六万头,俘获良马六千五百匹。
而第一路军自从打了胜仗之后便厄运连连,最熟悉这一带地形情况的向导在一次小遭遇战中意外中箭身亡,其余的向导将大军引到了上都路,最后两队人马失去联系,开始各自为战。第一队于二十日从玉小龙栈终于杀入德宁路,第二队却在也可迭列孙沙漠附近绕了一个大个圈。二十四日才杀入德宁路。
第三路军却走进展最顺利的一路。九万多东北诸族勇士组成的大军早就干惯了这种活,而且常年生活在草原山林中,对异地非常适应。十月二十日,九万人马从泰宁路呼啸而过,越大兴安岭西去,在他们身后留下了满地狼藉,计斩杀元军五千四百人,人丁五万二千四百口,牛草四十七万头,俘获良马一万两千匹。
十月二十五日,草原上开始下起第三场雪,第二路军踏着不厚的雪杀进了和宁路,他们沿着木邻站道左翼疾驰而走,在曲薛兀儿泽转向,往汪古河绕了一圈开始向南调头。
十一月十五日,他们从德宁、净州杀回大同路云内,并强攻云内、丰州,并与已经攻陷大同、宣宁的那么德部联系,就地驻扎。一路上他们共计斩杀元军及各部落兵丁一万四千人,人丁三万九千人,牛羊五十六万头,俘获良马两万四千余匹,并从德宁掠得人口四万余人,自己损失一万四千余人。
第一路军却是一路磕磕碰碰。他们在德宁路右翼斩杀元军兵丁三千余人,人丁六千余人,牛羊六万头,俘获良马五千匹,二十六日,他们杀入和宁路,沿着木邻站道右翼转了一圈,斩杀元军兵丁四千余人,人丁七千余人,牛羊九万头,俘获良马四千匹。
可是在他们回来的路上,却被闻讯赶来的北元大军围堵,几经血战。仅有五千余人在曹良臣的率领下安然回到宣宁。
第三路军可谓是收获最大,九万大军在齐王部广袤的草原上尽情纵驰。一路上浓烟滚滚,尸横遍野,二十九日,第三路军四队人马冲进济南王部,如同冲进羊群的雪狼。十一月六日,看到风雪变大,各队领将带着各部踏上了归途,他们在两王部共计斩杀兵丁两王四千人,人丁七万七千口,牛羊一百一十万头,俘获良马三万匹,并且掠得人口十余万人,一路浩浩荡荡穿过泰宁路回到驻地,自己损失三万余人。
消息像风一样在草原上传开。这次行动下来损失最惨重的是泰宁路、齐王部、济南王部、德宁路和和宁路。尤其是前四个地方,明军过处可谓是寸草不留,牛羊被杀,青壮被杀,尸体连同帐篷毡屋被付之一炬。大量女子人口被掠走,齐王和济南王被气得差点吐血,而泰宁路、德宁路各部也是损失惨重,有的部落就此被灭,这两斤,地方分别是纳哈出和元帝得力臂助,现在自保都难。更别说以后进行支援了。和宁路损失稍小一些,但是从意义上却更重。和宁路辖地是蒙古人起家的地方。算得上龙兴之地,又是元帝的根基,被明军如此烧杀抢掠一番,严重地打击了元帝在草原上的威信。
十二月中,留在北京的刘浩然接到了各路人马报来的消息,暴雪行动明军伤亡过半,但是却给予了北元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行动,漠南和辽宁以北诸多蒙古部落看到北元大势已去,认清了形势,数以万计地南下,请求归降明朝。这些都是蒙古的旁支。当年蒙古人统一草原时被强行并进去的,对北元的忠诚度可没有那么高。
而东北诸部得到这次“大丰收”后,人人是欣喜如狂,更加心向明朝。也更加心热何时再去“捞一票。”很多部落开始走出山林。迁居到大明皇帝“赏赐。的平原上,尝试接受明朝官府的治理,接受明朝官学的教育。
放下手里的情报,刘浩然看着天空漫天飞舞的雪片,望着灰霾一片的北方,暗暗说道:“这还只是开始,等你们熬过这个冬天,明年我们再继续”
刘浩然主意已定,开春后明军常遇春和邓友德部将合兵一处,全力攻打北元上都开平,迫使元帝逃窜。只要这位蒙古共主疲于应付,自然就不会有人去召集草原各部,南下反攻。而受损失的各部肯定会忙于自救,甚至想着从旁边部落把损失给捞回来,那些埋下去却为数不多的内奸可以做为火引子,把这些矛盾引爆。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我再给你来一次暴雪行动,再让你们爽个够。
第一百七十八章冬
10699帝国的荣耀第一百七十八章冬
习历元耸在呼啸漫天的大雪中即将过去。在顺天府北京城一处暖阁,刘浩然正伏在桌子上仔细地看着一张图纸,时不时地又从地上一堆零乱的图纸中抽出一张,细作对比。
这些冉纸都是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图纸。明军攻入大都,火炮犀利。城门给轰塌了两处,冲入城中一番激战,很多民居、官署、府邸被负隅顽抗的元军给放了一把火,明军当时忙于清剿残军,占据要地,没有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去救火,只好组织一部分官兵把周围的房屋拆掉,隔断火源,等到战事稍靖再大力救火。如此下来,大都很多地方变为一片废墟,需要重新建设。
按照刘浩然的想法,大明的城市除了现有的建设风格外,还应该加入下水道、供水系统等市政设施。下水道好办,元廷建大都时挖了很多明沟用作排水排污,后来加了上盖变成了暗沟,沿着这些暗沟重新梳理一遍,挖深挖宽,铺上石板再盖上泥土,便成了标准的下水道。
供水系统就麻烦了,北京本来就缺水,金中都时期如此,元大都时期也是如此。大都用水有四种:一是居民饮用水,主要依靠井水;二是宫苑用水,由西郊引山泉经水渠导入太液池,因水从西方来,故称金水;三是城漆用水,也由西郊引泉水供给;四是漕渠用水,此渠即大都至通州的运粮河通惠河。由于地形落差较大,沿河设闸通船,所需水量很大。四者之中以漕渠用水最难解决,金朝曾引京西的卢沟水即今永定河入注漕渠未成,元廷大臣、水利专家郭守敬旧年改用京北和京西众多泉水汇集于高梁河。再经海子而注入漕渠,曾一度使江南的粮食与物资直达大都城中,因而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嘉奖。但由于上游各支流被权势和寺观私决堤堰浇灌水田、园圃,使水源日见减少。漕运不畅,元廷虽然严申禁令,也未见效,至元末运河已经开始时断时通了。
现在北京成为抗击北元重镇。更有可能成为北方连接辽东、蒙古地区的交通中转枢纽,交通运输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通惠河就成了关键。它不仅连接南段的运河,还可以在海津镇转向海河,直通大沽海港。现在北方百废待兴,无法支撑对北元和东北作战,所以大批和物资插重必须从南方调运,水运就是性价比最好、也最便利的运输方式。海运受风向等气候影响较大,虽然运量大但是不稳定,剩下便是运河这条线了。
元至元二十九东至三十年羽手,粥郭守敬修通惠河长一百六十四里。并增加水源,在下游河道上建闸十一处共二十四座,严格节制水量。将入北运河口处下移到张家湾李二寺,从而实现了顺利通航。元廷船只可沿通惠河直驶入大都城内积水潭漕运量最高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