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兵在登莱打得不太顺利,几天前,抽调不少精兵前往。
如今临邑、商河、青城、新城数县空虚,留守贼兵不算太多,似乎可以出击收复。
临淄以东,昌邑以西,还在明军手里。只要收复新城,就可以直奔莱州了。
“是个机会。杨总兵果然是名将之后,这么快就打探清楚了。”
杨御蕃是山东籍名将杨肇基的儿子。
杨肇基戎马一生,打过不少胜仗,收复遵永时还曾出力。可惜年事太高,刚赶走鞑子就病逝了。
杨御蕃以父为傲,听到对方誉及,自然非常高兴。
连忙自谦:“末将是山东人,全赖乡梓帮忙,打听消息方便一些,不敢居功。”
又提及驰援登莱的方略,亦说得头头是道。
大军要尽快推进到昌邑,卡住官道,把叛军限制在登莱两府。
叛军超过十万,不能到处搜刮粮草,声势自然就弱了。
陈子履听得连连点头,答应再休整两天,便主动出击。
安抚了战意满满的杨御蕃,又找来武定道米瑛,商议筹集军需粮饷的办法。
两千石远远不够,还得再加几倍。
米瑛很护着地方,连称兵灾肆虐,武定数县为了招募乡勇守城,把存粮吃空了。
两千石已是极限,再搜刮就会闹民变,到时还得出兵平叛。
说到最后,竟然跪下叩头,苦苦哀求。
大家都是兵备道,陈子履哪里敢生受跪礼,连忙跪下还礼,再将人客客气气地劝起。
经过这一闹,粮饷问题彻底陷入僵局。
问山东布政司,布政司每次就给一丁点,勉强够维持守城。
问巡抚,巡抚躲在莱州不干事。
问缙绅,缙绅得罪不起。
问地方,地方说兵灾肆虐,百姓困苦,怕闹民变。
合着整个山东,就养不起八千敢战精兵。自掏腰包赶路已经很肉痛了,总不能自掏腰包打仗吧。
陈子履想来想去,忽然想到了刘泽清。
这人在搜刮钱财方面是一把好手,说不定有办法。
于是吩咐孙二弟,连夜把人叫来,偷偷的。
刘泽清来到州衙书房,听完问题后,认为这不是问题。
“兵宪恕罪,先筹够粮饷再出兵,未免太谨慎了些。咱们一路打过去,沿途县城总会给一些的。咱得罪不起谢尚书,可到了昌邑,难道还得罪不起……对吧。”
陈子履有点不以为然:“本宪打仗讲究粮饷充足,谋定后动。德州是大商城,豪商那么多,尚且筹不到钱。潍县、昌邑那种苦哈哈地方,匪兵来回肆虐,又筹得了多少呢。”
刘泽清不停暗示,有兵在手,没有筹不出来的钱粮。
见陈子履一直不为所动,才不得不提起,自己在临清有些关系。
若陈兵宪亲自去趟临清,应该能筹到一些。
陈子履拍大腿大赞:“刘将军果然精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临清比德州繁华十倍,那里的豪商,自然比这边的豪商有钱。这样,本宪给你一封手书,你代本宪跑一趟,如何?”
刘泽清目瞪口呆,良久才问道:“不知兵宪打算筹多少钱粮。”
“你看着办。五万两不嫌多,三万两不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