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当即起身,手持羽扇指向案上舆图,声音沉稳。
“回良师,属下斟酌再三,有三处地方可供选择。
一是魏郡的邺县
二是渤海郡的南皮县
第三处便是巨鹿郡的沙丘县。”
一旁的范增依旧捋着胡须,神色平静地看着舆图,并未插话。
他深知自己虽为谋士,却终究是“外人”。
政权中枢选址关乎黄巾核心布局,属黄巾内部的家事,此刻静观其变,才是妥当之举。
张角听完,没有立刻表态,反而转头看向朱元璋,眼中带着几分期许。
“元璋,你在后方坐镇冀州对各郡县的地形、民情更为熟悉,你说说,这三处地方,哪一处更合适?”
他心中早有规划。
朱元璋威仁兼具,是他属意的接班人,此次让其参与决策,既是放权历练,也是借机向众人传递“托付后事”的信号。
至于黄巢,虽有领兵之才,却过于刚猛少仁,终究难当统筹全局的上位者之责。
朱元璋起身走到舆图前,指尖依次点过三处地名,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
“刘先生所选的三处地方,各有优缺,需结合咱们当下处境与长远目标来看。”
他先指向邺县,语气笃定。
“魏郡邺县,地处河北腹地,粮产丰足,且有漳水环绕、太行山脉作屏障,易守难攻。
更关键的是,它控扼南北交通要道,向北可辐射幽州、并州,向南能直抵中原,若日后要争夺天下,这里便是绝佳的中枢之地。
但它也有短板,眼下咱们势力尚未完全稳固,邺县地处四战之地,容易成为汉军与诸侯围攻的目标。”
接着,他的指尖移到南皮县。
“渤海郡南皮县,靠海临河,盐铁资源丰富,足以自给自足。
且它东侧靠海、北侧邻乌桓,西侧有平原缓冲,初期可避开中原混战,适合小势力逐步积蓄力量、稳步壮大。
可弊端也明显。
此地偏居东北,对冀州、青州腹地的掌控力较弱,若想整合现有势力,调动兵马会多有不便。”
最后,他指向沙丘县。
“巨鹿郡沙丘县,咱们如今的根基所在,四通八达,既是冀州粮道的核心,也是兵马调动的枢纽,若想短期内整合冀州各部、主动出击扩张,这里最为便捷。
但它无险可守,一旦汉军大举来攻,很容易陷入被动,难以长期支撑争霸大局。”
这番分析条理清晰,既点出各地优势,也不避讳短板,堂内众人听后纷纷点头。
朱元璋收回手指,目光转向张角,语气坚定:“属下以为,政权中枢应定在魏郡邺县。
虽说此地初期可能面临战乱压力,但它是三处中最‘全能’的郡县。
粮足、易守、交通便利,既能支撑咱们整合现有势力,也能为日后争夺天下打下根基。
眼下咱们虽暂避锋芒,却不能只图一时安稳,选邺县,便是为长远争霸铺路。”
张角听完,眼中露出欣慰之色,缓缓点头。
范增也起身附和:“邺县定基,实乃上策。
“元璋所言极是。
咱们建立政权,本就不是为了偏安一隅,而是要诛汉逆天,争夺天下。
邺县虽有风险,却最合长远大计,便依你之见,将政权中枢定在魏郡邺县!”
“那就选邺县,让徐达率军驻守魏郡周边防止其汉军骚扰,元璋你还是和刘先生固守后方。
制定迁治计划,协调邺县粮草、防务,确保中枢顺利落地,到时好给汉室送一份大礼!”
“遵命!”
两人齐声应和,声音铿锵有力。
烛火摇曳,映照着四人的身影,也映照着案上那张承载着野心与理想的舆图。
一场旨在打破汉室统治、重塑天下格局的计划,在巨鹿郡守府的正堂内悄然敲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