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宁辰:大兴有大兴的风骨(1 / 2)

襄阳城。

城墙被洪水摧垮。

大量将士被卷入水中生死不知。

城内百姓遭受涝灾,不过在自救与荆襄兵卒救援下,损失并不算太大。

有护城河与城墙作为缓冲,城内只是遭受了水流冲击,并没有发生船坞那般石破天惊般的毁灭性灾害。

襄阳城破。

刘表无力死守。

水灾三日之后,携州牧府文武出城献降。

“啪嗒。”

“啪嗒。”

“啪嗒。”

宁辰披甲纵马行至襄阳城前,俯瞰垂首捧印的刘表,淡漠道:“立刻给刘磐写信,让他携兵归降交州刺史,而后让文聘对赤壁渡的黄忠献降,等荆南四郡平定,我会让你们迁往许昌,朝拜天子!”

“谢有道将军。”

刘表目光狰狞,屈辱应喝道。

“王岳。”

宁辰纵马入城,沉声道:“清理城内隐患,公台暂时接手内政,安抚受灾百姓,善政梳理等子瑜到了再议。”

“喏。”

王岳,陈宮应喝道。

宁辰继续安排道:“责令,各军营羁押降军,收缴甲胄军械,等议事之后在做处理,凡举戈逆乱者,皆斩。”

“喏。”

甘宁,廖化等人应喝道。

襄阳破。

大兴入城。

寓意着州牧府的战败。

同时,也是大兴对荆南四郡的征伐初始。

襄阳城内外,无数百姓排列在左右,神情中多是好奇,崇拜,憧憬,亦或者仇恨,充斥着怨气。

百姓羡慕大兴的善政,同时也痛恨大兴的铁血。

决四河之水而破城,被洪水席卷而亡的荆州水师有数万,其中或许就有他们的子嗣,夫君,父亲,怎么能不痛恨大兴。

可他们却忘了,当年荆州是如何定计征伐豫章。

八月上旬。

襄阳赈灾差不多已经完成。

诸葛瑾也带着刺史府官吏,从大兴赶赴而来,以工代赈修缮城墙,并且开始重新建造民居。

刺史府中。

众人忐忑而坐在左右。

诸葛瑾起身道:“主公,我已经通过司天监记载的罪诏,梳理了荆襄士族,罪大恶极之人皆斩,余者入狱,其中此次水灾并未席卷下游,因为每年荆州雨季,他们都会迁徙避开洪水。”

“嗯。”

宁辰翻看着文书,沉声道:“襄阳虽然拿下了,可荆南四郡还没有,刘表的书信发去,文聘与刘磐什么情况?”

“主公。

王岳恭敬道:“文聘已经在赤壁渡献降,汉升将军的第四军团已经进入长沙郡,对各县进行收复,刘磐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但是他暗中与五溪蛮的沙摩柯来往密信!”

“咕咚。”

宁辰抿了口茶,淡漠道:“公台,你统筹骁骑,第二军团,第四军团负责对荆襄四郡的收取,必要时可以调集交州的第六军团,大兴治下凡举戈者皆斩!”

“喏。”

陈宫恭敬道。

宁辰看向一侧,说道:“高顺,此次你领骁骑出战,从南阳调张绣过来,以他为副将,对他做出审视,而后编撰成册。”

“喏。”

高顺恭敬道。

“王岳。”

宁辰敲打着桌案,沉声道:“让文聘来襄阳见我,而后让礼部派遣使节出使五溪蛮,我要见沙摩柯,若是他不珍惜这次机会,大兴兵戈所指,五溪蛮夷族而亡。”

“喏。”

王岳恭敬道。

宁辰斟酌再三道:“子瑜,汉中暂时划入荆州治下,等荆南四郡平定,益州归治之后再议,可表徐元直为汉中太守,荆州总兵即日发往宛城驻守,替换张鲁来此地见我。”

“喏。”

诸葛瑾,徐庶,潘璋恭敬道。

“暂时如此吧。”

宁辰看向一侧道:“此次收复荆南四郡,让公达统筹后勤,徐庶几日发往汉中整饬内政,不能以五斗米道的方式去治理汉中。”

“喏。”

众人躬身退出大堂。

王岳低声道:“主公,黄家之女已经叩府几次,想要见一见庞士元,不过被婉拒,已经在府外等了许久。”

“见士元?”

宁辰微微一愣道。

庞统脸色发紫,起身苦涩道:“主公,此次学生负责军中主记,并未沾染任何事情,黄月英和我真的无关。”

“请进来。”

宁辰眉头一皱道。

“喏。”

王岳转身离开大堂。

宁辰看着发颤的庞统,黑着脸说道:“士元,没关系就没关系,你哆嗦什么,难道我能吃了你?”

庞统苦笑道:“黄月英是让学生询问,当初申猴使应下的事情还作数吗?”

“不错。”

黄月英踏入大堂,施礼道:“月英,见过有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