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敢坏了司空府大计,他可以束之高阁,而你却要解甲归田。
八月下旬。
南地的秋收差不多已经完结。
而北地与中原的秋收,才正值火热。
大兴城。
宁辰回城五日之后。
刘晔从吴郡折返,带回夷州捷报。
大兴府。
大堂之中。
刘晔眼中满是疲惫,呈上捷报道:“主公,子敬打下了东治,我们可以从乌伤前往东治,他们以牵星术作为计算,夷州到东治直线七百里海域,若是我们在东治建造渡口,折返夷州极为便捷。”
“东治啊。”
王朗眉头紧蹙道:“经过会稽乌伤确实可以通往东治,可是群山峻岭,道路难通,恐怕……”
“修路吗?”
工部左侍郎乔蕤蹙眉道。
“不错。”
王朗行至地图旁,沉声道:“若是真的要修通这条路,并且足以让马车前行,恐怕要费不少苦功,何止劳民伤财,户部的预算又不够了!”
“修路还是要修的。”
张昭捋了捋胡子,沉声道:“我们在夷州花费了极大的代价,更是让平海督前往治理,还送去了不少官吏,将士,更有大兴学子,若是此路一开,日后大兴可永治夷州!”
“不错。”
诸葛瑾,荀攸,刘晔等人附喝道。
“哒。”
“哒。
宁辰敲打着桌案,沉声道:“正好秋收依旧过了,从各郡征募人手修路,半年修补出来,就修一年,不够就修两年!”
“主公。”
王朗苦涩道:“我大兴并无徭役,而且这条路要修到可以跑马车,至少也需要二十万人,加上还在交州征战,户部根本无法支撑。”
“简单。”
宁辰目光冷漠道:“从夷州调遣百姓过来修路,以工代赈,也是在教化他们,如何去敬畏,忠诚大兴!”
“喏。”
王朗眸子一亮。
宁辰淡漠道:“治理夷州,不能光以夷人而治,修路之余将夷人迁入东治,乌伤,乃至其他地方居住,而后迁江东百姓入夷州,如此以往,不需要百年,只需二十年,夷州将彻底归化!”
“喏。”
众人恭敬道。
宁辰思索再三道:“六部早日拿出章程,并且勘探地势,在郡内征募百姓修路,百姓的月钱不能少,可以阐明修路利弊,暂时让各郡太守府赊欠百姓也可以!”
“赊欠百姓?”
众人脑袋有些发蒙。
什么时候,还有上位者欠债所治之百姓。
“对。”
宁辰沉声道:“以太守印,置发欠款凭证,先让百姓将路修出来,十年内大兴府会还清所有欠款,可以增算利息。”
“喏。”
六部众人无奈应允。
赊欠百姓,普天之下头一遭了。
“哒。”
“哒。”
“哒。”
宁辰敲打着桌案,沉声道:“九月大兴辑报,由我亲自动笔,想要让百姓修路,还需我来做背书,不过若是谁敢奴役百姓,在修路中贪墨,别怪我不留情面。”
“喏。”
众人应道。
宁辰拂袖道:“你们下去商量出章程,子扬修整两日之后继续回吴郡,在交州归治,或者路未曾修缮之前,还需辛苦你了!”
“不敢。”
刘晔恭敬道。
“去吧。”
宁辰摆了摆手。
“喏。”
众人躬身退出大堂。
今天,宁辰是实实在在给他们上了一课。
治理百姓的府门,竟然会朝百姓赊欠钱财,要是传出去,指不定会被天下诸侯如何讥嘲。
翌日。
工部派发官吏前往乌伤。
既然要修路,自然要勘探地势,做好章程在开始。
同时,吏部也朝着各郡发布榜文,征募百姓前往乌伤修路,至于有多人会响应,连张昭都无法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