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宝钞兑换,证券交易所开市(2 / 2)

盐是每个人都要吃的,而商人为了换取更多的盐引,便会收取更多的宝钞,最终让宝钞流入朝廷。

虽然同样是回收宝钞,但却减少了税收带来的问题,远比在税收的同时收取宝钞,要来得稳妥。

这个办法一出现,朱棣自是大喜,当即允诺了此议,并赏赐了夏原吉一番,而夏原吉的办法,也让内阁阁臣打开了思绪。

他们寻思,既然宝钞不能直接回收,那能不能间接用另一种方式替代?比如将收税的方式改为收粮食加上琼州币。

毕竟,眼下大明境内,实际上正流传着两个币种,一个是宝钞,另一个就是琼州银行发行琼州币。

相较宝钞来说,琼州币十分坚挺,即便进入了大明境内,价值依旧没有贬低,由于大明银行的存在,琼州币随时可以兑换金银,即便没有大明银行的地方,商人也认琼州币。

而琼州币此时的价值大概在一琼州币一两三钱银子,往下还有一角,一分,换算一下,一琼分相当于十二钱左右。

由是解缙在经过换算之后,上表朱棣,表示今年税收可以改收琼州币,让百姓将手中宝钞在银行兑换为琼州币,随后上交。

这样朝廷收来的税收就可以再度使用,而且即便不能在大明国内使用,也可以用于向琼州购买武器。

朱棣见得上表之后,当即就将朱高燨唤入宫中询问,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这个办法完全可行!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改良宝钞最佳的办法,用一种价值稳定的币种替代宝钞,最终完全取代这种旧钞。

用这个办法,朝廷吃亏最少,而发行琼州币的琼州银行,那就是纯赚,只因宝钞回收的同时,宝钞价值也在增高。

这就相当于,拿大明的财富换了琼州的外汇,琼州银行需要做的就是增发纸币,以低量成本换取中间利润。

这其中单笔生意利润不高,甚至算是微薄,可架不住宝钞的数量多啊,多了之后,利润自然就高了!

由是在永乐十五年的十月税收之时,朝廷开启了宝钞和琼州币的限制兑换,总额一千万贯宝钞。

同一时间,来自琼州的纸币第一次进入了大明百姓的视线,他们才发现,原来在大明国内,还有一种如此保值的纸币。

眼见朝廷开始征收这种纸币,应天府的百姓就急忙前去兑换,每天大明银行兑换处都是人满为患。

这也间接使得大明银行开始扩大规模,原本其影响力仅限于浙江,经过此事之后,大明银行的手逐渐伸到了福建等地。

然则比之大明银行扩散更快地,则是琼州银行,在朝廷的政策下,琼州银行不断开设新铺面,已然纵横南北,开设到了顺天府。

而就在这时,应天府,一种名为证券交易所的机构已经悄然建立,开设之出,这个证券交易所几乎无人问津。

除了听到消息的商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机构是干什么的,直到十月十四日这一天大明日报刊登一则新闻。

标题是“大明商贸远航公司、大明矿业公司即将上市,股票可在证券交易所认购!”

这个新闻属实让应天府的百姓一蒙,毕竟,自从报纸发行以来,这一张纸就成了不少市民的心头好,几乎每一期报纸都能销售一空。

而以往报纸要么说国家大事,要么来点花边新闻,要么论点国家热点,现在却点出了一个证券交易所。

这个证券到底是何物?什么叫公司?什么又叫上市?结果百姓正疑问呢,朱棣便即下了皇榜,替大众解决了这个疑问。

皇榜上不仅讲述公司这个组织架构,同时点名了股票的含义,最终开始号召应天府的百姓准备购买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