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有伤天和,交趾之乱(2 / 2)

眼见黎利的威望越来越高,朱荣便开始担心这叛乱平不掉,于是写了一封军报递给朝廷,询问接下来采取什么方略进军。

看着这一封军报,朱棣便皱眉道:“安南之地叛而复叛,朕观黎利此人胸有大志,绝非常人!”

“若是短期无法扑灭交趾叛乱,就怕来日群起叛之,交趾之地复归外族之手,难以再取!”

安南国一直都是朱棣心里的一根刺,因为这块地方事情又多又杂,自从大明朝夺取安南之后,安南就一直在打仗。

从永乐七年开始,一直打到了永乐十三年,这才平复叛乱没两年,黎利又开始叛乱!

面对这种地方,朱棣说不头疼死假的,可头疼也没办法,问题不解决,就永远的都是问题,所以他这一次必须商议出一个办法。

而此时在他面前,则是解缙、杨荣、金幼孜等人,闻得朱棣之言,解缙便行礼道:“陛下,依臣之见,眼下吕宋局势已经平稳,似岛上只剩些许土人,留下两三千兵马守备即可!”

“不如调令英国公西进,带着新军前往交趾平乱,以英国公之威,交趾之叛不日可平也!”

而他一说罢,金幼孜便皱眉道:“阁老,眼下之事不在于叛乱平与不平,以我观之,当前交趾的问题在于人心不定!”

“人心若是不定,即便如今平了叛乱,来日朝廷撤军之后,交趾又会复叛,如此往复,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再者,眼下吕宋战事虽定,勃泥却还在鏖战,眼下调兵平叛还是调兵增援还未可知也!”

“不然!”解缙摇了摇头道:“眼下勃泥事轻,而交趾事重,渤泥国能战之兵不到十万,人口不过二三百万,琼州军队战力强悍,又兼琼王亲自领军南下,便无外力也可平定!”

“可交趾足有七十余万户,人口三百余万,昔日叛而立国,如今好不容易收复,人心未定,若继续放任下去,必成大患。”

“而英国公四征安南,建置州县以及增设驿传递运皆有章法,名震南国,除英国公之外,何人可定交趾?”

“即说人心之事,吾观非人心也,乃吏治不明,譬如这马骐,虽为京官,却肆意妄为,方至民乱,正因如此,方才需以雷霆手段平叛,以大将镇之,用以清明吏治。”

二人如此说着,自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朱棣听着二人言语,自觉二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

交趾之所以一叛再叛,除了有一部分诱因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人心没有安定下来,百姓对大明没有归属感。

就像是秦朝刚统一六国之时一般,民心并没有依附,所以叛乱一起,四处都在发生叛乱。

但某种意义上来说,解缙的话也没毛病,人心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关键还是吏治的问题。

比如马骐这个太监,仗着离朝廷距离远,就倒行逆施,激起了民变,不仅民变,连官都反了!

若是镇守交趾的人得力一些,那光凭这些地方豪强,绝对掀不起这么大的波澜,因此二人所言都有道理,关键就在于稳定人心和平定叛乱能否同时进行。

思虑之间,他看向了一旁的杨荣道:“勉仁何故一言不发?此事你怎么看,可说来听听。”

他一说罢,解缙和金幼孜自是将目光投向了杨荣,却见杨荣一脸沉思之色道:“微臣并非一言不发,只是在思考,琼王平定黎乱之故事!”

“如果是琼王来面对如今交趾这种情况,琼王又会以何种办法处置这些叛军,稳定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