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如今所取之士全部来自琼州,假以时日,满朝上下皆是琼州所属,何利于家国也?”
如果可以,他是真不想给女婿使绊子,可现在不使不行,因为大明正在琼州化,不仅体制在琼州化,连官员也在琼州化。
现在朱棣默许这一切没问题,可下任皇帝朱高炽见了此状,该当如何反应?唯一的选择,似乎只有反琼州。
因此在他看来,现在朱棣这一切举动,都像是在默许日后朝廷的争端,仿佛是在主动挑起争斗。
然则他一说罢,朱棣却道:“今科所开科目都是琼州学问,所取自当是琼州士子,朕反倒想问问大学士,普及科学等科目已过一载,何以我内地学子无一人上榜?”
“此次科举出题,连朕都能做上不少,难度不大,何以内地学子考得如此惨不忍睹?”
“朕每日躬亲,尚不敢懈怠,日日学习琼州学文,难道偌大一个国子监便无人用心进学不成?”
对于上榜的全是琼州人这点,朱棣当然也很无奈,无奈的同时也很愤怒,因为大明朝的士子有的是聪明才智。
从变法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看似朱高炽和这群大学士每天都在忙碌,结果一上考场,才知道教育压根就没普及多少!
不然的话,即便琼州士子学的久,也不可能全面霸榜,总归会有几个天才出现,打破这种局面。
现在琼州霸榜,就意味着像是胡广这些人,压根就没有用心去普及教育,大明的读书人,没有一丝开化!这种情况下,他情愿让琼州人霸榜,也不会有任何退步!
而在他的询问之下,胡广已然低下头去不敢再说,因为情况和朱棣想的一样,这一年来,虽然琼州引进了教材,可国子监的教习们,却看不上这些奇技淫巧。
即便学生来询问,这些国子监的学士也只会让其熟读四书五经,等待科考之时大放异彩。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科举上大放异彩的不再是国子监,而是来自南方蛮夷之地的士子们!
此时面对朱棣的质问,他不敢多言,只得低下头道:“微臣知罪,来日定会督促监生多加学习新学。”
“然则此次琼州、两广士子上榜者十之七八,就怕榜文公布之后,这些学子在京城闹事啊!”
“敢闹事?”朱棣听得龙目一瞪道:“敢闹事者,杖五十,日后除名,终生不得科考!”
他一巴掌拍在案上,恼怒道:“分明是尔等儒生不争气,又在此处质疑何事,朕意已决,榜单直接公布,朕倒要看看,谁敢忤逆国策!”
一番愤怒之语言罢,胡广已是低下头去,不敢再言,许久方才躬身告退,回到内阁,又叫将榜文公布。
而在公布榜文的同时,他也怕事情闹大,悄悄知会国子监的生员不得妄为,至于那些外地的士子,就不在他考虑之内了。
由是当四月十五日,榜文公布之时,应天府士子骇然而惊,若非此为皇榜,他们几乎都要质问监考官是不是琼州人了,凭什么上榜的大多都是琼州士子。
和胡广所想一般,公布当天,就有大量大明朝士子不服气,纷纷来到了礼部要讨个说法。
面对此状,朱棣当日便即下诏,令锦衣卫抓捕闹事的学子,一日之内抓捕上百人之多。
但此举不仅没有消除矛盾,反而让矛盾越发激烈,群情激愤,甚至有大明士子殴打琼州考生的事例。
对此,朱棣自是大怒,将所有凶手抓捕,送入了检察院中判罪,最终越过了大明刑罚,叛了六个死刑。
同一时间,大批的考生开始被取消资格,严重的甚至遭到了全家流放,至四月二十一日,一共取消了四百余人的科考资格,五十余家遭到流放,六人被判处极刑。
一时间,大明的读书人偃旗息鼓了,无人再敢多说一句朝廷的不是,而这时,大明日报却悄然刊登一折《新旧学问之争,是朝廷手段过度,还是学子反应过激》的文章。
这文章一经刊发,再度点燃了整个文坛,也由此引起了大明朝的一场世纪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