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正式朝会,言官要输出了(2 / 2)

至此再次鸣鞭,鸿胪寺官员出列高呼道:“入班”,一声呼喊后,群臣进入御道,行一拜三叩首之礼,朝会便正式开始了。

依照惯例,到了这里,等皇帝亲随太监说一句“有事起奏”之后,官员便可咳嗽一声,出列奏对。

可今日,朱棣却直接开口道:“众爱卿至此,想必久等,然今日不议他事,专议变法之事!”

说着他便看向了身旁的侯显,侯显见之,便直接上前一步,展开圣旨高呼道:“陛下有旨!”

此言一出,百官再度跪坐一片,待百官跪下之后,侯显方才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抚驭万方,尔来一十四载,功薄德浅,琼王子燨,任孝性诚,喜新学之法,施于琼州......”

“今朕观琼州状者,实意欲家国,欲效古之帝王,变法图强,百官闻之,各效其力,藩王闻之,恪守臣节......”

前面几段便是朱棣简单讲述了一下这一次变法的缘由,除了大明本身的患处之外,主要还是看了琼州之政。

百官闻此,大都一脸懵逼,因为这个琼州之政到底是啥样,他们没见过,只知道琼州现在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既然不知道,他们便不知从何辩起,万一言语触怒了朱棣,这可不是好惹的事情!

而在群臣思虑之间,侯显陡然提高了声调,高声道:“自今起,划定松江府、顺天府、广州府三地为改革区,实行新政。”

“着太子朱高炽任新政总管,筹建新学,一改旧制;改翰林院为文学院,自今起不再新增翰林!”

“着汉王朱高煦任兵部尚书,前侍读大学士黄淮,任兵部左侍郎,即日抽调三大营精锐编练新军!”

“着前交趾布政司右参议解缙,升任文渊阁大学士,任首辅,琼王朱高燨,任武英殿大学士兼任户部左侍郎,入内阁参政,任次辅。”

“着皇太孙朱瞻基,任三地经济总管,前太子太子洗马,翰林编修杨溥官复原职,担任三地副总管。”

“另赐内阁大学士胡广、杨士奇、金幼孜、胡俨金织罗衣,同一品俸禄,凡外官奏章,先经内阁,而后奏报,尔其钦哉,毋怠毋忽!”

侯显的声音不断回荡在大殿之内,就如群臣此时心中掀起的波澜一般有如惊涛骇浪,回荡不绝。

他们想过朱棣的变法是大动作,可没想到是这么大的动作,划定新政区域便罢,竟然还要让太子筹建新学!

同时,翰林院,这一朝廷储备官员机构直接改成了什么文学院,且不再招收翰林,这是不是代表,以后的科举录取的人才,不再需要进入翰林院苦熬了?

还有,朱高煦这一个备受宠爱的王爷,居然直接升任兵部尚书,成了朝廷实权官员!

更别说朱高燨和朱瞻基了,这两个皇家的王爷和皇孙,竟然也参与进入了朝局之中。

此外,尚有解缙升任首辅,黄淮、杨溥,以及内阁群臣的封赏,毫无疑问,内阁的地位将再次提高,直接可以顶替丞相!

这一切举动,都和朱棣之前死抓权力的那些政策矛盾,让群臣一时间有些摸不清楚朱棣的想法!

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侯显便已经收下了圣旨,昂首高呼道:“陛下口谕,圣旨已毕,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此声喊罢,场上便一阵寂静,六部高官与内阁众臣均是闭口不言,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而众臣如此,下层官吏便是心中一抽,他们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朝廷如此大的变动,重臣们难道不出来劝解一下?

众臣不出列,他们自然不敢出列,群臣不出列,言官便看不下去了,当即便有一个御史高呼道:“陛下,臣有事起奏!”

这御史一出声,场上的一众官员便都恻目看去,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的这些言官,要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