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扎心的现实,老朱绷不住了(2 / 2)

“彼时又兼安南内乱,外地流民不断涌入,琼王也只能继续开辟土地,买卖田地。”

“如此一来二去,坞堡就变成了聚落,聚落又慢慢变成了村子,村子渐渐又变成了城市,直到如今这般,成了一座新城。”

“这其中琼王没有强迫过任何人,刘知府也没有干涉过百姓,一切皆是百姓自愿,诸位又如何能怪罪刘公呢?”

听着于谦之言,朱棣顿时被辩得哑口无言,本来他还想责问刘铭不作为的罪过。

但现在一看,貌似这件事换谁来都是一样,百姓为了减税自愿献田,在大明境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别说是琼州,就是应天府周边,百姓将田划到士绅名下减税之事也是屡见不鲜。

面对这种事情,地方官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何况这里是琼州,一个不小心,那就会激起民乱。

只不过在琼州,百姓献田的规模有点恐怖,几乎所有百姓都愿意献出田地赠予他家老四。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压根不在于朱高燨,也不在于刘铭,而在朝廷的税赋太重!

百姓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谁肯把自己辛苦开辟的田地送到他人的手上?

想到这里,朱棣的脸就有些挂不住了,合着这件事说来说去症结还是在他这里。

“琼州田赋真有如此之重?”思虑之间,他看向了杨荣,想要找回一些脸面。

可杨荣还未说话,于谦便直接接口道:“别说琼州,天下税赋都是如此沉重!”

“当今大明南征北战不休,开辟运河徭役不止,家国之艰如此,尚且年年南下西洋,营建北平宫殿,彼等皆须大量钱财,从何处来?!”

“当下朝廷不收皇室之税,亦不收士绅之税,能收税者只有百姓和商人!”

“商人逐利,颇有家资,虽有重税,亦能维持,可百姓一年就那么多粮食!”

“以钱塘为例,丰年亩产不过三四石,灾年亩产却最多一两石,可朝廷税收却不管这些,无论丰年灾年,所收税赋均等。”

“若有继续用钱时,一年增收数次,今年未过,便要收明年之税,明年之税收空,便收后年之税,有些地界,收税已经收到了几十年以后!”

“如此重税之下,百姓有田只得买田,无田便要卖儿卖女,等一切都卖完了,便也只有卖身了!”

“琼州今日之景并非个例,当今大明江山,各处百姓均已不堪重负,绝不止区区琼州而已!”

“此景料想诸位高居庙堂,并不知晓,当今圣上一心建功,恐怕也不知晓罢?”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像是提起了什么伤心事,可那每一个低沉的字眼,都像是重锤一锤锤的敲击在了朱棣心中。

有田卖田,无田便要卖儿卖女?他治下的百姓,竟过得如此凄惨模样?

一时间,他想要反驳些什么,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自从太子监国之后,他就将大部分事务交给了朱高炽,自己则是一心建功立业,对于民间状况已然不甚了解。

他并不知道国家经济到了什么地步,只知道每次找大胖要钱,大胖都在哭穷。

他本想着大明一切都在稳中向好,没想到百姓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下意识的,他环顾众人,最终看向了杨荣,杨荣见状一脸冷肃的对于谦呵斥道:“大胆!汝安敢出此无父无君之言,简直胆大包天,不可理喻!”

大明条件有多艰苦,他当然知道,但他即便知道,也不能在此说出来。

因为现在是“永乐盛世”,老爷子一心千秋万代,结果你告诉盛世之下是这幅末日景象,这让老爷子的脸往什么地方挂?

杨荣这一开口,朱瞻基也反应了过来,心说于谦这不是在下老爷子的脸,还是在掘他爹的坟啊!

因为现在监国的是他爹!老爷子脸上挂不住,大可推说一切不知。

可他爹朱高炽监国十几年,这些事情怎么可能不知道?知道便是大罪!

指不定老爷子一发怒,直接就把他爹的太子给免了,那可就麻烦了!

因此杨荣呵斥的一瞬间,朱瞻基也沉声道:“来人,给我将这无父无君之人绑了!”

二人一说话,身后护卫自然如狼似虎的上前,准备绑了于谦,于谦只带了几个车夫,身边也无护卫,但见此却是不惧,昂首挺胸,一副慷慨就义的模样。

眼见护卫就要将于谦抓住,朱棣却猛地大喝道:“住手,都给我住手!”

众人等人纷纷看去,却见朱棣已是满脸愤怒道:“动不动便要抓人?下三滥的货色!”

天子一怒,众人自是噤若寒蝉,不敢再动,唯有朱瞻基道:“爷爷!”

“闭嘴!”朱棣并没有给孙子面子,看了众人一圈,最终将手指向了张辅道:“英国公,你说说实情到底是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