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胜负,这人都会震惊于自己的遭遇,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数多了,人们就会对高殷的能量有所忌惮,聪明的人知道是太子在府中有着耳目,不敢再轻易抱怨,而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太子不仅有佛主指引,还有着仁义心肠,用这种方式化干戈为玉帛。
“举头三尺有神月,东宫莲开九朵明。”
像这样充满影射性质的童谣,在邺城乃至并州扩散开来。
齐国本身就有着春蒐、夏苗、秋猎、冬狩四礼,也就是不同时期的狩猎,如果是天子蒐猎,应该是领军将军督左翼,护军将军督右翼,大司马中央指挥各军,而高殷是太子,便由为太子太师侯莫陈相督左,太傅薛孤延督右,已经擢升为左司马的高孝瓘与右司马高延宗居中指挥。
以十日为标准,每五日为春蒐礼,一日行军,一日用来侦查、规划蒐礼的范围以及驻扎点,之后两日用来射猎,最后收集猎物、论功行赏并回城。
陪同狩猎的人员休息两日、正常训练三日,再度挑选人马进行春蒐,而今已经是第四次。
此时的高殷身着戎装,骑着马与众将漫步在野外,一边慢踱,一边寻找猎物。
“这样是否太辛苦了些?”
高睿看着心疼,在旁边劝阻:“要不休息一会吧。”
中午睡过一会儿,或者看书、整理政事,马上又投入到下午的训练中,如果是出城狩猎,那么数日都在激烈运动,虽然这个年纪精力充沛,但也顶不住高殷这么造,半月下来,高殷的身形渐渐有了改变,腰变得细了,皮肤略有些粗糙,身体结实起来,有了些许肌肉线条。
对应的是高殷脸上有着浓重的黑眼圈,还有些发困,揉了揉眼睛,露出疲惫的微笑:“多谢叔父关心,只是时间紧迫,我可不能懈怠。”
高睿知道,但还是忍不住说:“偶尔也要松懈几日,否则长此以往,会损害身体的!”
“放心,就这几日,明日我还有别事要做,叔父喊我我都不来。”
他算了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已临近出兵之日。
如果不是尽快提高战斗力,他也不用如此高强度操兵,一切都是为了出征时可以取得胜利,松懈一些,战场上失败的可能性就多一分,那他离皇位与安全也就更远。
前方的士兵挥舞旗帜,这是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提高士兵们接受指令的能力,潜意识中也会让他们更习惯于服从。
每次出游,高殷的队伍都在四千人左右,以百人为一队,骑兵单独编为探马队列,配合搜寻指定范围、警戒同伴,发现猎物后迅速回禀通报,而后众士列队,步兵在前方按照军阵进行防御,弓弩手先向猎物发箭射击,然后骑兵开始冲锋,弓弩手则舍弃弓弩,使用刀棒与步兵一同压上。
这一套打法对大多数猎物都有效,甚至大材小用了,难免会有部下松懈。因此高殷还设置了督战官,跟随每队侦查,确保兵士严格按照指令行动。
如果每次狩猎都这么轻松,当然不会有严重后果,可意外就是一种不能控制的因素,全副武装与枕戈卸甲时遭遇猛兽,结果也会不一样,这一点不及时纠正,到了战场迟早会变成敌人的军功,此即骄兵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