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众叛亲离(2 / 2)

晋末高门 一眼云烟 1678 字 22天前

虽然先走会触怒刘牢之,但刘牢之大势已去,没有能力报复。

刘裕索性起身,一躬到底:“大都督不纳忠言,唯有预祝大都督化险为夷,仆先行告退,请大都督保重!”

说着,振袖而去!

刘毅现出了若有所思之色,看了看刘牢之,又看了眼刘裕的背影,一抹挣扎闪过之后,也向刘牢之深深一躬:“请大都督保重!”

随即提步而去。

“岂有此理,枉老子器重尔等,尔等却临阵脱逃,可对得住老子?艹尔母!”

刘牢之急怒攻心,毫无理智的疯狂大骂!

是的,他怕了!

刘裕与刘毅的离开就如捅了马蜂窝,可他也不敢下令斩杀刘裕刘毅二人,只得勉强压下惊惧,挥手道:“两个无义鼠辈,算本督瞎了眼,离了他俩本督便不能成事?”

说着,锐目向下一扫,又道:“桓玄志图篡逆,晋室早晚易鼎,本督理当举兵西向,然德舆所言不无道理,眼下出兵无名无份,故而本督欲勒兵渡江,移师广陵,据江北以静待清君侧之机,愿与诸君共享功名!”

众将现出了难以置信之色。

参军刘袭忍不住站起来,直言道:“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又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末将羞与为伍,请将军自便!”

随即重重一拱手,转身向外走。

孙无终等诸将相互一视,均能看到彼此目中的无奈与茫然。

可是一人三反,这他娘的是当代吕布啊。

谁愿与吕布为伍?

于是纷纷也向刘牢之深深一躬,陆续出殿。

眨眼工夫,偌大的军府大殿除了刘牢之与刘敬宣父子,再无他人,北府众将一哄而散!

父子俩仿如末日来临,表情呆滞,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殿外,刘毅追上刘裕,问道:“北府军剧变将生,德舆兄可有良策?”

刘裕回眼望去,同僚们鱼贯而出,显然,自已带头离开成了压垮刘牢之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代名将不是败在战场上,而是败给了自已,心里百感交集。

刘裕有了一瞬间的恍惚,便叹道:“这未必是大都督所愿,但他处于强臣间进退失据,以致接连三反,军心尽丧。

愚兄以为大都督大势尽矣,天意若此,人力奈何?希乐(刘毅表字)亦不必沮丧,桓玄若守臣节,我等事之便是,不然,共图之!”

并非每个人都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刘毅正是如此。

他只愿获取高官显爵,光耀门楣,此时听出刘裕话语中隐约透出的野心,不禁眸光微闪,沉声道:“德舆兄所言甚是,可你我皆为北府宿将,桓玄或有猜忌,恐怕终不能得免矣。”

刘裕摆摆手道:“只要不领军,不出镇一方,便不会有事,桓玄方矫情饰诈,必复用我等,咱们留在京口安心待他派人前来。

更何况,去了大都督,桓玄必倾全力对付王愔之,想那王愔之的兵马皆自蓦而来,别说拉拢,就是拆分至少也须数年之功,哪里顾得上我等?”

刘毅一向妒忌刘裕,不过对这话还是很认同的,心绪大安,拱手道:“仆先告辞了,德舆兄多加保重!”

“希乐也须保重!”

刘裕略一点头。

天色也渐渐黑了下来,军府大殿内,刘牢之与刘敬宣依然呆呆的坐着,也不掌灯。

好一会,刘敬宣才回过神来,急声道:“阿父,众将均已奔散,莫非我父子就闭着眼引颈就戮不成?”

“哎~~”

黑暗中,刘牢之长长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疲惫:“要想活命,唯有赶在桓玄来人之前退往广陵,暂时屈居广陵相高雅之麾下,以图东山再起!

你立刻回府收拾细软,把家眷带上。

为父往营中召集我刘氏部曲。这些人祖祖辈辈跟随我家,信得过。

你我父子分头行动,此时约为酉时(五点半),咱们于子时二刻(深夜十二点)在京口以南汇合!”

刘牢之家的庄子在京口东南二十余里的丹徒,刘敬宣心知时间紧迫,急忙拱了拱手:“儿即刻去办!”

随即疾步而出。

刘牢之没有离开,有如失去了浑身力气般,瘫坐于地席。

虽然他向刘敬宣言之凿凿,可全军上下都背弃了他,连带对部曲都失去了信心,一时之间,竟不敢迈出大殿,他不太敢走出去。

而且他更忌惮王愔之,王愔之若得了消息,必来取他项上人头。

但求生的欲望还是让他深吸了口气,强忍着心里的不安,走了出去。

好在殿外,他的数十亲兵还在,这都是跟着他从彭城南下的远枝疏宗中挑选出的子弟兵,心头不由稍安。

于是招呼上亲兵,去往军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