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强行掳走(2 / 2)

晋末高门 一眼云烟 1786 字 1个月前

江氏曾要留些人看家,王愔之不许,强迫所有人都走,毕竟留下来的人,可以和刘穆之互通往来。

车辙辘辘作响,刘家的命运一夕之间就变了。

江氏坐车上,握住刘穆之的手,忍不住道:“夫郎,妾到现在都不明白,那王愔之从哪里听得夫郎的名声?夫郎虽曾做过琅玡内史的主簿,可任职期间,并无作为,之后也未被征辟,从未显过才华呢。”

“是啊,为夫也甚为不解啊!”

刘穆之纳闷的很。

他已经很低调了,却是万万料不到,就这样都被王愔之盯上。

刘穆之不由掀开车帘,望向外面。

一名名军卒顶盔贯甲,挎着弓箭,背着箭壶,斜举着步槊而行,步伐整齐,面色冷漠平静,堪为一时强军。

‘此子,已无人能制矣!’

刘穆之暗叹,又最后看了眼那熟悉的街巷,心里道了声:别了,京口。

很快的,一行队伍出了城,孙无终站城头上,目送着割鹿军于城西南的运河边上集结,心里暗松了口气,也隐约有些担忧。

是的,王愔之的兵势太强了。

与之相比,北府军虽虎威犹存,却散发出一股子暮气,缺了王愔之麾下兵马的蓬勃朝气。

‘也许,我们这些老家伙该退位啦!’

孙无终暗暗叹息。

“将军!”

一名亲卫附耳过来,小声道:“仆听闻王愔之登门拜访刘穆之家,欲征辟,刘穆之不从,遂将刘穆之全家都强行带走了。”

“哦?”

孙无终对刘穆之了解不多,但是能被王愔之看中的人,又会差到哪里。

而且京口城里,那么多名将豪杰,王愔之独拜访刘穆之一人,隐约的,他觉得刘牢之错失了重要人才。

城下!

运河边上,粮食、器械,正在往船上装,还有随行的老弱妇孺,能上船尽量上船。

“拿好了,拿好了,每户发一包碱,碱不能擦洗身体,只能洗衣衫和碗筷,记着,不要随便饮用河水,真渴了,就忍着,待泊岸休整时,集中烧开水喝!”

有军卒深入人群,发放碱块。

刘穆之家,根据僮仆的户数,发了五小包碱。

长子刘虑之便是道:“王郎真乃大手笔,儿记得,京口的碱一斤百钱,一包就是一斤,这得贴进去多少钱?”

次子刘式之也道:“怕是碱的本钱极其便宜,不然照王郎这样发放,有多少钱也不够发啊。”

刘穆之微拧起眉心。

他发现,长子和次子似乎对王愔之挺有好感啊。

事实也是如此。

刘虑之与刘式之很不理解父亲拒绝王愔之的心态,在他们眼里,父亲闲居家中多年也没人征辟,如今大名鼎鼎的王愔之来了,该受宠若惊才是啊。

偏父亲不愿从王愔之。

刘穆之也没法向二子解释这是妻族的意思。

“哎~~”

刘穆之叹了口气。

罢了,就做个徐庶,看那竖子能忍老夫多久!

王愔之则是向东面眺望。

禇秀之从旁道:“督帅,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王愔之示意。

禇秀之道:“由京口往建康,不过一百五十里,督帅以轻骑开拨,再以水师辅之,步军殿后,攻破石头城易如反掌,随即捕杀司马尚之与司马道子父子,入执中枢录尚书事,大权唾手可得。”

一瞬间,所有人均是面色一僵。

但细细一想,并非不可行。

当今天下,强藩你来我往,不就是比谁的拳头大?别人能入都主政,为何郎君不行,遑论郎君还是太原王氏出身,又与禇爽与王谢夫妇有着过命的交情。

刘穆之眸光微眯,暗暗瞥向王愔之。

檀道济的两名兄长,檀韶与檀祇,叔父檀凭之、张绍、郗绍等人也全都看向王愔之。

在一支军队里,部将常会因争功,有独走乃至于冒险倾向。

胜了,自然是因功晋爵、升官发财,可若败了,主将身死,而作为拥兵的部将,或者有本事有名望的谋士,常常会成为各方的拉拢对象。

可以说,军事冒进的后果一般是由主将承担。

当然,这并不是说禇秀之有什么坏心思,这就是扩大战果,渴望立功的本能。

当年苏峻祖约之乱,给建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如果王愔之未奉诏就领军杀入建康,建康士庶是壶浆箪食相迎,还是拱死反抗呢?

王愔之的应对,直接影响他们对王愔之的感官。

“哈哈!”

王愔之哈哈一笑:“这倒是个好主意,我生在建康,长在建康,无时不刻不想杀回建康。

但是,桓玄下都,已箭在弦上,刘牢之也即将从彭城回返,该发愁的,乃相王父子才是,我实无必要去建康淌这混水。

这两年来,我军快速膨胀,眼下应趁大胜的余威整军治民,我有九字真言赠予诸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我说过,要与诸君共享富贵,绝不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