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移驻彭城(2 / 2)

晋末高门 一眼云烟 1747 字 1个月前

这风门是用来控制火头,夜晚睡觉时换过蜂窝煤,风门仅留一条细缝,三只蜂窝煤足以燃烧一整夜,早起再换新就可以了。”

蜂窝煤不完全是煤,添加了大量的黄泥和水,主要是迟滞燃烧,也将成本拉的极低。

目前是由随军仆妇制做煤炉和蜂窝煤,一套煤炉给五十钱,一只蜂窝煤给一钱。

谢绚盘算起来。

眼神越来越亮。

一套煤炉怎么着也得卖个十贯钱啊,蜂窝煤就十钱一只好了,也不多赚。

“妹婿,愚兄要一千套煤炉,十万只蜂窝煤,钱粮各半交付,如何?”

谢绚忙道。

“好,不过一时半会儿凑不出这么多,好在天冷还有一两个月,舅兄不必着急!”

王愔之笑着点头。

谢绚也哈哈一笑。

王愔之又找来仆妇,把煤炉的安装方法和使用细则手把手地教给了随谢绚而来的僮仆。

当天晚上,谢绚在宅子里入住,一连住了好几天,把一路上积攒的弹药排空之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大概一两个月间,谢重就会组织部曲庄客,随王愔之南下钱塘修建庄园。

而临走时,除了白纸白糖香皂,皮裘,还有百来套煤炉,三万多只蜂窝煤,剩下的待下回过来补齐。

一下子卖出去这么多,仆妇们欢欣雀跃。

天气渐渐凉爽,谢月镜也出了月子,不愧是青春期少女,身材恢复的不错,依然纤细高挑,只是上围涨大了一圈,让王愔之爱不释手。

不过他有数的,总不能刚生过又怀了,于是把女史归荑叫到一起,资粮由这二女承受。

最开始谢月镜拉不下脸面,但在王愔之的劝说下,也愿意了。

一个月后,谢绚弟谢瞻领三百部曲,近千庄客僮仆与王愔之会合。

谢瞻才十五岁,带了这么多人,可见谢重有大展身手的想法。

又过数日,王愔之领着三千五百卒,郗绍的部曲庄客,谢瞻的部曲庄客南下钱塘。

阳羡的防务,交还给禇爽和驻城豪强,凑一起也有两三千卒,即便孙恩头脑发昏来攻,足以守上十天半个月,届时自己可率主力来援。

不过回钱塘后,王愔之还是打算调派一幢兵力去守庄子。

……

京口!

都督军府!

刘牢之高踞上首,左右分别是孙无终、刘敬宣、高雅之、诸葛侃、田洛、刘轨、高衡等北府诸将。

一阵脚步声传来,刘裕匆匆奔入殿中,施礼道:“仆来迟了,累得大都督与诸公久等,请大都督责罚!”

如今的刘裕,颇得刘牢之信重,自行招蓦一幢之卒,才仅仅几个月,便令行禁止,军中事务处理的有条不紊,对时事的分析也一针见血。

而且刘裕会做人,对上既不谀媚逢迎,对下也不傲慢苛刻,这样的人,在军队中最有人缘,北府上上下下都对他满意的很。

其实刘牢之并不妒贤嫉能,如刘裕这样的人才,没什么根底,他还是很愿意提拨的。

他只是身处于大时代的变局中进退失据,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而已。

刘牢之捋须微微笑道:“德舆(刘裕表字)庶务繁多,此次又是临时召集,迟一点情有可原,不必自责,来,快点坐下!”

“谢大都督!”

刘裕再施一礼,于孙无终次席就坐。

高雅之问道:“大都督,召仆等是为何事?”

刘牢之正色道:“数日前,彭城有信使求援,南燕主慕容德屡屡寇边,掠我士民女子,又调兵遣将,似有大规模南下之意。

故本督将亲率步骑五万坐镇彭城,御慕容德于国门之外!”

“这……”

众将面面相觑。

刘裕忍不住道:“大都督,孙恩虽败,主力未损,我军曾一致判断,明年早稻和冬小麦收割之时,孙恩必二度兴兵,届时来攻,主力却不在,如何是好?”

“哼!”

刘牢之哼道:“山阴不是有王愔之么,何须我北府军多此一举?”

一股浓浓的失望之情涌上心头,刘裕张口结舌,讷讷无言。

他知道刘牢之心胸狭窄,却不料同,竟因私废公,惘顾大局!

“大都督把兵都带走了,倘若孙恩丧心病狂,攻我京口,怕是回援莫及。”

刘裕又道。

“哈哈哈哈~~”

刘牢之如听到了世间最好笑的笑话,狂笑起来。

好一会,才笑声渐止,指着刘裕道:“德舆啊德舆,纵使主力随我北上,京口亦有大量屯丁,孙恩来攻,何惧之有?

况且孙恩在山阴吃了大亏,而我北府主力屯驻彭城,已不会再有援军,他不继续攻打山阴,难道发了疯来攻我京口?”

其实慕容德袭扰彭城不是今年才开始,早几年,南燕就有游骑南下劫掠。

如今早不出兵,晚不出兵,非得卡着这档口出兵?

明眼人都能看出,刘牢之记恨山阴城下的溃败之仇,又怕朝廷强令他出兵,故而率主力屯驻彭城,先走为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