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树与海之间为竞争关系,但单纯比拼【物质】,树处于劣势,树因此选择培育文明来扩大自身的【精神】,同时为了避免用于与海竞争的【物质】过少,树通过【崩坏】来筛选出更适合与海对抗的文明。
当然,也被称呼『树海体系』
而什么是树海体系呢?
可以这么认为虚数之树有无数片叶子,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世界,大部分为虚数空间,而少部分则是孕育了生命的实数空间。
量子之海则有无数个世界泡,那是被淘汰的树叶,对于这些世界泡,它们的文明不断轮回。
虚数之树绝大部分叶子是没有文明的『虚数世界』只有少部分拥有文明的『实数世界』
虚数之树之间的世界本质上是相同的,类似于量子学中的『多元宇宙』
比斗罗位格是一个十分高大的层次。
如果你要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进入浴缸洗澡,这个人即为虚数之树,浴缸里的水即为量子之海。为了洗去身上的污秽之物你用了沐浴露,沐浴露带着脏东西产生了泡泡,这个就是『世界泡』,而世界泡的外面则倒映着你自己。
在现实中的主要来源依据为平行宇宙论。
在量子力学中,世界所有的物质由量子组成,而其中有些量子具有不同的状态,那么宇宙也有可能并不是一个。
公元前5世纪,德谟克利特就提出“无数世界”的概念,认为“无数世界”是原子通过自身运动形成的。
他说:原子在虚空中任意移动着,而由于它们那种急剧、凌乱的运动,就彼此碰撞了,并且,在彼此碰在一起时,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就彼此勾结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世界及其中的事物,或毋宁说形成了无数世界。”
而从科学角度的解释以熟知的『薛定谔的猫咪』来说,埃弗雷特指出两只猫都是真实的。
有一只活猫,有一只死猫,但它们位于不同的世界中。
问题并不在于盒子中的发射性原子是否衰变,而在于它既衰变又不衰变。当观测者向盒子里看时,波函数本身会坍塌,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
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
前述所认为原子衰变了,猫死了;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这两个世界将完全相互独立平行地演变下去,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
量子过程造成了“两个世界”,而这是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解释”
或着在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也有平行宇宙的身影。
也就是『哥本哈根解释』即为『观测者』跟『塌缩者』
其次是量子之海的设定为『狄拉克之海』
简单解释为,这个宇宙起初是由无数物质(电子)和反物质(正电子)构成的,物质和反物质的湮灭产生的无数的正负电子对就是所谓的狄拉克之海。
量子真空的零点能组成的负能量的粒子海。尽管这些粒子是不可观察,但它们决不是虚幻,毕竟负能量粒子真实存在。
但此时的斗罗大陆,早已不复昔日规模,其疆域已在那场剧变中疯狂延展,足足扩大了亿万倍之巨,那磅礴的体量,早已远超“比原本大几亿倍”的范畴,往昔的斗罗大陆在其面前,竟渺小得如同沧海中的一粒微尘。
更令人震撼的是,于虚空裂隙中衍生出一片又一片全新的大陆。伴随着新大陆的诞生,一个个全新的帝国也应运而生。
除了原有的天魂、斗灵、星罗以及日月帝国这斗罗四国,全新的帝国因此而生。
那撼动天地的剧烈震颤,在持续肆虐了整整一个小时后,才终于如同耗尽了力气般缓缓减弱,最终彻底归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