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两个人,回来五个人。
陆母都惊呆了。
她看着杵在院子里,突然多出的三个人,问江芷:“这是,你娘家那边的亲戚?”
“不是。”江芷直接回答:“我买的人。”
关键是不好瞒,说是亲戚,那让人干活还是不干活?
来者是客,没有让亲戚干活的道理。
但不干活,她费力吧啦地买人回来干嘛。
江芷介绍:“这是柳婶,这是柳婶的孙子孙女,以后他们仨负责家务活,娘您就安心养胎吧。”
陆母瞪圆了眼。
买人...
负责家务活...
每个字她都能听懂,但连在一块她咋就不懂了。
乌木氏见院子里热闹,也出了房门。
看陆母一副呆滞的表情,缓声回答:“阿芷买的丫鬟婆子,伺候咱们的。”
说罢又看向江芷道:“在家里当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夫人可以,但出门得低调,村里人眼界窄,别惹了事端。”
“明白,在外就说是阿奶那边的亲戚投奔咱们来了。”
乌木氏:......
家里这么多人,偏说是她那边的亲戚,偏又没办法拒绝。
毕竟江芷和月娘的娘家离槐树村太近,出门打听一下就知道他们在说假话...
乌木氏没反对,转身回了屋。
江芷也觉得低调一点合适,便跟柳婶他们说:“听阿奶的,以后你们就是阿奶那边的亲戚了,柳婶你按照辈分跟大胖大丫过一遍,别到时候叫错了。”
柳婶觉着惶恐,但一想到自己一意孤行称呼他们夫人少爷的,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便按照江芷说的办了。
对好称呼,江芷给他们安排住处。
其实也没什么好安排的,家里只有三个房间都住满了,就让他们一家三口先在堂屋里打地铺。
不过江芷也没亏着他们,给的都是新的棉花被,晚上盖上一层准能捂出汗。
安排好,柳婶赶紧去厨房做饭。
家里粮食够,江芷怕柳婶节俭,特意给她交代了一遍。
柳婶点头称好,心里却是震撼的。
她以为被人买到村里,最多是饿不死,没想到日子居然如此富足。
熬出米油的,特别浓稠的大米粥,从未见过的,白白嫩嫩的豆腐炖菜,还有一个豆芽菜,一个鸡蛋汤,一盘小咸菜。
关键是,主食居然是白面馒头。
这...
地主家都没吃这么好吧!
而且主子仁厚,居然没有让他们另开小灶,吃得跟主子一模一样。
江芷甚至还邀请他们上桌。
柳婶实在惶恐,死活不去堂屋,而是带着孙子孙女在厨房就着灶台吃。
八岁的大丫憋了一天,终于在四下无人的档口开口说话:“阿奶,大白馒头好好吃啊,香香软软的一点都不苦。”
他们平时在牙行吃的黑面窝窝不仅拉嗓子,还带着苦味。
不知道是变质了,还是加了什么东西。
可即便是黑面窝窝,他们也经常吃不到,因为他们一家三口常年总卖不出去,得了不少针对。
幸好,幸好他们遇到了主子。
主子大善。
柳婶将自己的馒头撕下一半给大丫:“好吃就多吃点。”
大丫不要柳婶的,又塞回给亲娘:“阿奶你吃,我够吃了,一整个啊,吃都吃不完!”
怎么会吃不完,柳婶抹抹泪,将那半个馒头塞给大胖。
名字叫大胖,身上却没二两肉,柳婶时常半夜梦到儿子儿媳在
但她一个老婆子,实在没有能力给他们好日子。
饿得狠了,她甚至想过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到
大胖也不多吃,他将馒头给柳婶,宽慰道:“阿奶,有这么多菜,还有这么稠的白米粥,我能吃饱。”
一家三口在厨房让来让去。
过来添饭的陆秧瞧见了,端着碗噔噔噔地跑回堂屋。
陆母见他碗是空的,忍不住问:“你不是要添饭?没饭了?”
“有。”陆秧回答:“但我想留给柳奶奶他们吃。”
陆秧将自己在厨房门口看到的场景给大家说了,江芷揉揉他脑袋:“我们小秧很善良,这很好。”
陆秧害羞,默默低下头。
江芷又道:“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大致意思是说,穷的时候要洁身自好努力提升自己,富的时候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小秧想要帮助他人这很好,但要先问问自己,自己足够富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