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诸葛亮的意难平(2 / 2)

此时,夏侯惇又观察到城外那支打着“韩”字旗号的汉军似乎发现了魏军援兵的到来,开始匆忙整队,摆出防御姿态,但阵型略显慌乱。救城心切,又见汉军势弱,夏侯惇不疑有他,决定先击破城外这支围城汉军,再行入城。他立即下令前军两万精锐骑兵率先对韩信的营寨发起冲击。

韩信率领的五万大军(其中两万为吴军降卒)依计行事,面对魏军铁骑的凶猛冲击,他们象征性地以弓弩射击,稍作抵抗,阵型便“被迫”向后移动,显得力不能支。在魏军发动第二轮冲锋时,汉军更是“惊慌失措”,丢弃了不少旌旗辎重,向西南方向“溃退”而去。夏侯惇见状大喜,认为已解城外之围,顿时觉得吴军所言里应外合击退汉军之事更为可信,对前来联络的“吴军”更是深信不疑。

击退城外汉军后,夏侯惇策马来到城下。他抬头望去,心中最后一点疑虑瞬间烟消云散——只见城头上,吴太子孙亮不仅亲自现身,而且身着戎装(虽略显宽大),神情激动,仿佛看到了救星。他身边围着的,全是夏侯惇或在情报中见过、或能凭官服认出的吴国核心重臣们。

不待夏侯惇发问,孙亮便主动上前一步,用带着哭腔却又强作镇定的少年嗓音喊道:

“夏侯大将军!您终于来了!汉贼凶顽,围城多日,我东吴将士死伤惨重,盼将军如久旱盼甘霖!请将军速速入城,我愿将城防暂交大将军主持,共御国贼!”

他身旁的顾雍更是老泪纵横,扑在城垛上嘶喊:

“大将军!快进城吧!那韩信诡计多端,方才只是暂退,若其卷土重来,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唯有天兵入城,方能稳定人心啊!”

这番表演,情真意切,充满了恐惧、期盼和讨好,每一个细节都无比真实。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根本就不是表演,而是真实情绪的宣泄和为了生存的奋力一搏!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蜀汉胜利,渴望魏军进城,然后落入那个为他们准备好的天罗地网之中。

此时他们已降汉,如果蜀汉最终落败,那么后期曹魏一定不会放过他们这些出城投降的家族。所以,这些人会比敌人对友军下手更狠。

夏侯惇目睹此情此景,再无疑虑。他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坏了、急于交出烂摊子以求庇护的孤儿寡臣,这完全符合他对局势的预期。他心中豪气顿生,既有攻克强敌的骄傲,也有身为“救世主”的快意,大笑道:

“太子勿忧,诸位大人放心!且看本将军为你们扫平寰宇!开门!”

于是,他彻底放松警惕,下令大军入城。当魏军前锋和中军约五万人陆续进入瓮城和主干道,后续部队还在城外时,建业城内突然变故陡生!

城内埋伏的汉军和降兵瞬间发难!各处街巷屋顶箭如雨下,火把乱扔,内置火药的“霹雳箭”在魏军队列中爆炸,引起巨大混乱和恐慌!与此同时,城门处的吊桥被猛地拉起,千斤闸轰然落下,瞬间将入城的魏军与城外部队彻底切断!

“不好!中计矣!有埋伏!”

夏侯惇大惊失色,但队伍已乱,在狭窄的街道上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就在城内杀声四起的同时,城外韩信的五万大军也立刻发动了总攻。他们猛扑向被关在城门外、因突发变故而惊慌失措的另外五万魏军。这些魏军猝不及防,主将被困,士气瞬间崩溃。

城内,姜维指挥伏兵奋力绞杀陷入混乱的魏军。夏侯惇被困核心,左冲右突不得出,最终力竭被俘。城外,五万魏军群龙无首,又遭韩信生力军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被斩杀四万余人,余者皆降或逃散。

韩信此计,内外夹攻,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几乎全歼了夏侯惇的十万援军。

经此一役,韩信麾下兵力不减反增,收编部分降卒和缴获后,可用之兵已达十三万之众。声威震天!

他毫不迟疑,留下必要守军后,亲统大军,以姜维为先锋,挥师北上。大军沿濡须水—巢湖—肥水路线进军,兵锋直指寿春。一旦攻破寿春,便可进入一马平川的淮北平原,届时,曹魏的都城洛阳,便将彻底暴露在蜀汉大军的铁蹄之下。

消息传回函谷关,司马懿如遭雷击,面色死灰。东线屏障已失,夏侯惇十万大军覆没,韩信十数万虎狼之师正扑向中原……巨大的失败感和绝望,瞬间将他吞没。

“噗!”

一口鲜血猛地从司马懿口中喷出,他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丞相!丞相!”

魏营之中,顿时乱作一团。

曹魏的天空,此刻已是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仿佛末日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