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两人的激斗已惊动了大批宫廷侍卫,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夜玄虚晃一刀,卖个破绽。史阿果然一剑疾刺而来,势大力沉。夜玄双十字交叉硬架,借力向后飘飞。
“休走!”
史阿厉喝,但已是不及,却只见夜玄的身影已在数十步外,几个起落便消失在重重宫阙的阴影之中。
此次皇宫之行虽未竟全功,但其影响巨大。曹魏皇室惊惧万分,洛阳全城戒严,巡逻队数量翻倍,甚至组建了专门的“反夜玄巡逻队”,配备套索、渔网、强弩,日夜搜查。官员人人自危,士兵精神高度紧张。
接下来的日子,夜玄如同幽灵般游荡在曹魏腹地,时而现身袭击一處偏僻的粮仓,时而爆破一座小型军械库,时而刺杀一名积极为魏军筹粮的官员。他的存在,像一把杀戮之剑,高悬于曹魏和东吴头顶,使得两国虽想休养生息,却始终无法完全放松,国力恢复速度大受影响。
秋收之后,各地的粮食相继收获入库。
蜀汉境内,府库充盈,兵强马壮,新兵已练成,钢铁巨舰(虽只一艘)已下水测试,火药也积累了可观的数量。
东吴和曹魏,虽也收获了粮食,但军民疲惫,精神紧张,国力并未恢复到理想状态。
微凉的秋风中,所有人都知道,粮食入库之时,就是大战再起之刻。一场决定天下最终归属的终极决战,已然迫在眉睫。诸葛亮、韩信、夜玄站在成都城头,目光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落在了洛阳与建业的方向。
经过半年的全力休整与发展,天下三方的状态对比鲜明:
蜀汉(季汉):气势如虹,国力鼎盛
士气:接连大胜,还于旧都,光复关中陇右,全军上下信念无比坚定,士气高昂至顶点。无论是百战老卒还是新募之兵,皆深信“汉室必兴”,求战之心迫切。
兵力与训练:总兵力达四十万。其中原有的二十万老兵历经血火淬炼,本就精锐,经过系统性、现代化的整训(源自韩信的练兵之法),战力更上一层楼,堪称虎狼之师。新募的二十万关中、陇右良家子,在韩信超凡的魅力和高效科学的训练方法(结合了纪律、体能、战术协同)下,已非寻常新兵,迅速形成了可观的战斗力,士气高昂,只待沙场建功。
后勤与资源:坐拥益州、汉中、关中、陇右四大粮仓,在“沤肥法”和“优选种”技术推广下,秋收粮草堆积如山,府库充盈至极点。战马资源得到根本性解决,可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
总结:四十万将士,外加十万后勤部队。人人享有15%的全属性加成,使其单兵素质和军团战斗力产生了质变。虽总兵力少于敌方,但气势、士气、装备、训练、后勤均处于绝对优势,可谓“猛虎添翼”,锋芒毕露。
曹魏:外强中干,疲态尽显
士气:连战连败,损兵折将,名将凋零(典韦被俘、徐晃重伤),国土沦丧(丢了长安和整个西部),士气极度低迷。从上至下弥漫着失败主义和畏蜀如虎的情绪。
兵力:虽通过紧急征募,凑出了八十万大军(号称百万),但其中三十万是新兵,训练不足,仓促成军,战斗力与老兵相差甚远。原有的五十万部队也因屡遭打击而心有余悸。
内部:夜玄持续不断的敌后骚扰、破坏、刺杀,不仅造成了实际的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更让曹魏腹地官员百姓人心惶惶,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严重影响了国力的恢复和集结效率。
东吴:心存侥幸,难挽颓势
士气:较曹魏稍好,合肥之战大败后,长期未经历大战,军队的锐气和实战经验不足。对蜀汉的迅速崛起感到恐惧,战意不高,多存守成自保之念。
内部:同样遭受了夜玄的渗透和骚扰,虽然程度不及曹魏,但也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和压力。国君孙权年老病重,更使得东吴决策层趋于保守和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