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论功行赏(2 / 2)

夜玄:封冠军侯,拜骠骑将军,位次大将军,可随时觐见,参赞军机。赐玄铁五百斤,黄金珠宝无数。

魏延:封南郑侯,拜前将军,授以镇守长安重任,都督关中诸军事。

姜维:封襄平侯,拜左将军,辅佐魏延镇守长安,兼领陇西都督,负责羌胡事务及骑兵编练。

马岱、王平、张翼、廖化、张嶷、吴懿等一众将领,皆依据战功,晋爵升职,或为县侯,或为乡侯,或加杂号将军,并赏赐大量金银田宅。

对于在后方倾力支持北伐的益州士族豪强,如谯周、黄权(家族)、李严(虽曾被废,但其家族仍有影响力)以及成都的吴、张、法等大姓,朝廷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

诸葛亮奏请后主,将关中地区接收的曹魏公田、无主荒地以及部分查抄的资产,拿出近半数,依各家出力大小,分赐给这些世家大族。此举意味着他们将获得关中肥沃土地的永久经营权或所有权,其家族势力得以从益州扩展至关中,利益与汉室彻底捆绑。这些家族的代表人物也多在朝中或地方获得了虚职或实权的加封,真正成为了“从龙之臣”,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整个成都大庆三日,酒肉不限,与民同乐。府库大开,犒赏三军,抚恤阵亡将士家属。

与此同时,诸葛亮向南中兑现承诺。大批的粮食、盐铁、丝绸、瓷器等益州、关中物产,组成浩浩荡荡的运输队,沿着艰难的五尺道,运往南中各郡。南中诸部酋长收到如此厚礼,感激涕零,他们回赠以当地的珍贵药材、兽皮、象牙、朱砂以及精悍的蛮兵兵源。汉夷之间的隔阂在此刻消融大半,南中真正开始融入季汉体系,成为稳固的大后方。

大庆之后,蜀汉高层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进入了为期数月的全力休养生息与发展期。

诸葛亮——坐镇成都,总揽内政:推行新政,安抚新附的关中、陇右民心,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推广“沤肥法”与“优选种”,鼓励垦荒。同时督导工官,大力发展军工生产。

韩信——发挥其“点兵”特长,亲赴关中、陇右等新占领区,主持大规模募兵事宜。凭借赫赫军威和优厚待遇,应者云集。他精心挑选良家子,尤其是擅长骑射的陇西子弟,为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打下基础。其余士卒则交由姜维、王平、廖化等人,采用结合了现代体能训练、战术协同及纪律强化理念的方法进行严格训练,新兵战斗力形成极快。

夜玄——则与韩信、诸葛亮密议后,将目光投向了东吴的长江天堑。他凭借超越时代的理论知识,与韩信这位善于利用环境的兵仙探讨水战要义和水军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构想——建造一艘“钢铁巨舰”。

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蜀汉集中了以蒲元为首的最顶尖的工匠,调拨了国内所能搜集到的绝大部分优质铁矿石和煤炭资源,在益州一处隐蔽的江湾开始了这项绝密的“神工计划”。

夜玄的核心贡献之一,便是提供了更为系统高效的“古法炼钢”技术。他结合前世知识,对汉代的炒钢、百炼钢技术进行了优化,指导工匠们通过更精确的温度控制、更有效率的反复锻打折叠以及渗碳工艺,最终得到了性能远超这个时代普通熟铁的低碳钢和中碳钢。虽然此法极其耗费工时和人力,成品率也低,但集中全国顶尖匠人之力,倾尽资源,只为打造一艘船,仍是可行的。

这艘巨舰的龙骨、肋材以及最重要的船壳板,均采用这些锻造而成的钢板。工匠们通过热锻、铆接、榫卯等复杂工艺,将一块块厚重的钢板拼接成船体。夜玄甚至提出了简单的“防锈蚀”概念,指导工匠们在船壳钢板上反复涂抹热浸的桐油与特制生漆的混合物,并在水线以下部分包裹了薄铅板(虽昂贵,但一艘船足以负担),极大地延缓了钢铁在水中的锈蚀速度。

动力方面,夜玄提供了简易蒸汽机的原理(利用高压蒸汽驱动外部的明轮或涡轮)。受限于工艺和材料,最初的蒸汽机体积庞大、热效率极低且需要持续燃烧大量的煤或木炭,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不依赖风帆和桨橹的持续而稳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