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安和周缝对视一眼,然后点头:“当然。”
小雨坐下来,小手执针的方式竟然有模有样。她一针一线地绣起来,虽然不是十分熟练,但极其认真。予安惊讶地发现女孩选择的颜色搭配十分和谐,甚至有种出乎意料的韵味。
“奶奶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色彩。”小雨一边绣一边轻声说,仿佛在自言自语,“我的色彩是蓝色的鸟,妈妈的是红色的花,周奶奶的是金色的阳光。”
半小时后,小雨绣完了第五片花瓣——那片花瓣是奇妙的蓝紫色,与其他四片不同,却意外地和谐,仿佛这朵牡丹本就该有这样一种超越常规的色彩。
女孩放下针,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然后转向予安和周缝:“完成了。”
那一刻,予安忽然明白了奶奶一直所说的“传承”不是技艺的复制,而是精神的延续——每个人都会为传统带来新的色彩,而这正是生命最美丽的地方。
送走小雨和她的母亲后,周缝久久注视着那朵有了五片花瓣的牡丹,轻声道:“这可能是奶奶最想看到的。”
予安握住他的手:“是啊,完美不是完整,包容才是。”
当晚,他们决定将奶奶的部分绣品数字化,创建一个线上展览,让更多人能够看到这些作品。周缝负责技术部分,予安则整理奶奶的笔记和设计理念。
在扫描一幅看似普通的梅花绣品时,予安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梅花枝干的走向似乎暗藏某种规律。她调整扫描仪的分辨率,突然,在画面增强后,她看到枝干间隐约有极细的丝线组成的字迹。
“周缝,来看这个!”她叫道。
周缝过来后,他们也在其他几幅作品中发现了类似的隐藏文字。有些是诗句,有些是简短寄语,还有几幅甚至隐藏着小小的自画像。
“奶奶从未说过她在绣品里藏了这些东西。”周缝惊叹道,一幅幅地检查着。
最令人震撼的发现来自奶奶七十岁生日时绣的一幅《百寿图》。在放大镜下,他们发现每一个“寿”字的笔画都是由更微小的文字组成——那是奶奶记录的自己人生中的一百个感恩瞬间。
“第六十三幸:今日缝缝学会骑自行车,摔了三次仍坚持,此般韧性,我之家风有继。”
“第七十九幸:秋晴,桂花香,邻家稚子嬉戏于庭,恍若童年再现。”
“第一百幸:此生无憾,唯有感激。”
予安和周缝通宵未眠,沉浸在奶奶隐藏的世界里。黎明时分,予安忽然说:“我们应该办一个特别的展览,不只是展示绣品,更是展示这些隐藏的故事和精神。”
周缝点头,眼神闪亮:“并且邀请人们来添加自己的‘一针’,就像小雨那样——每个人都可以带来新的色彩。”
一周后,予安和周缝在老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一针一世界”工作坊。他们邀请了各种各样的人:老人、孩子、艺术家、程序员、甚至是从未拿过针线的建筑工人。
工作坊的中心是奶奶那幅未完成的牡丹,现在它已经有了五片花瓣,等待着更多的可能性。
予安首先分享了奶奶信中关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色彩”的理念,然后周缝展示了那些隐藏在绣品中的文字和图案。
“今天,我们邀请每个人为这幅作品添加一针一线,”予安说,“不在乎技艺高低,只在乎心意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