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小小解说员(2 / 2)

当下课铃响起时,小朋友们围着他不肯离开:“予宁哥哥,下次还来给我们讲故事吗?”

回班级的路上,予宁的脚步轻快了许多。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守护不是站在高处指挥,而是走进需要帮助的人群中。

与此同时,予安正在为她的第一个个人画展做准备。军史馆壁画的成功让她获得了更多关注,一家本地画廊主动提出为她举办展览。

“我想叫它《守护者的光影》。”予安在晚餐时分享她的构思,“不只画军人,还要画所有在平凡岗位上守护他人的人。”

宋霆野若有所思:“这个主题很好。需要爸爸帮你联系一些采访对象吗?”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周末,予安在父亲的陪同下,走访了消防队、医院、甚至深夜的环卫工作站。她用画笔记录下这些平凡守护者的身影:消防员训练时滴落的汗水、护士深夜巡视病房时的温柔目光、环卫工在晨曦中工作的背影...

予宁常常跟着一起去,自称是“姐姐的助理”。令人意外的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着姐姐——用稚嫩的笔迹记录被访者的语录,或者帮忙举着反光板。

四月中旬的一个雨天,予安在消防队写生时,正好遇到出警铃声响起。她亲眼目睹消防员们在几十秒内整装出发,奔赴火场。

那一刻的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回家后,她连夜创作了一幅画:雨夜中,消防车红色的尾灯划破黑暗,车窗外是消防员坚毅的侧脸。

“这是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予安对家人说,“我画出了速度背后的沉重责任。”

画展筹备期间,予宁在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也有了新进展。他发起的“校园安全小卫士”计划已经发展到每个班级都有安全委员,定期开会交流经验。

“予宁同学虽然年纪小,但很有组织能力。”老师在家长会上对孟沅说,“他最近还提出要编写一本《校园安全小故事》,用同学们的真实经历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孟沅回家后把老师的话转达给儿子,予宁却显得很平静:“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就像爸爸说的,保护同学的安全是我的责任。”

五月,予安的画展《守护者的光影》正式开幕。展览现场来了许多人,包括她画中的那些“守护者”。一位消防员站在自己的画像前,眼眶湿润:“没想到我们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艺术。”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老环卫工。他在自己的画像前站了很久,然后用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画框:“这辈子第一次有人给我画画...谢谢姑娘。”

予安在一旁悄悄擦去眼泪。她忽然明白,艺术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技巧多么高超,而在于能否触动人心。

画展期间,予宁成了最小的“解说员”。他用孩子的视角向参观者讲解画作背后的故事,稚嫩却真诚的语言往往比专业解说更能打动人。

“这幅画里的护士阿姨每天晚上都要检查好几次病房,就像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来看看我和姐姐有没有踢被子一样。”予宁的解说让不少观众会心一笑。

六月来临,予宁的《校园安全小故事》编写完成了。在老师的帮助下,这本书正式出版,并分发到全区各小学。更令人惊喜的是,区教育局决定将每年6月12日定为“校园安全日”,以表彰予宁的贡献。

“我只是做了很小的事情...”接到通知时,予宁反而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