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元宵节的三份邀约(2 / 2)

东宫倾枝 西瓜尼姑 1778 字 1个月前

说完,他竟然大步走了,将元若娴抛在后面。

元若娴咬牙跺脚,忍着火气,还是跟了上去。

初二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

元若娴知道元家不再是她的依靠了,但她今日回娘家是为了霍氏,不管元家认不认她,只要她一日是昌平侯夫人,元家就要给她一日的脸面。

花园里,元若枝与元若灵撑伞散步。

元若灵斥了元若娴一顿,还道:“真不知道她脸皮怎么这样厚,还好意思回来。”

元若枝大约猜到元若娴的目的,不过她觉得元若娴大抵是在做梦。元家不会那么快让霍氏死掉,但是也不可能再擡举霍氏了。

甚至于,老夫人都已经开始替她父亲物色新的夫人,霍氏不过是在等死,早死晚死、是否能死得其所的区别罢了。

果不其然,元若娴拉着魏锋程回来陪她摆款儿,就一个目的,见霍氏一面。

她死也想不到,元家态度强硬至此,一句“霍氏病了,不便见人”,愣是将他们夫妻俩,怎么过来怎么打发回去了,连昌平侯府送的礼都没要。

元家当然也没给他们红包。

元老夫人说,元家不占人便宜,也不做亏本的买卖。

魏锋程在与闻争烨的比试中,失去的不仅是机会,亦是声誉、名望和未来的机会。

昌平侯府不再是建兴帝的宠儿,魏锋程自己都要夹着尾巴做人,纵然元家给他脸色看,他却也只能生生受了。

没达成目的的元若娴,回家后同魏锋程吵了架,左右不过一些相互埋怨的话。

但元若娴毕竟依仗魏锋程而活,吵起架,吃的苦头当然更重。

元若娴对魏锋程很失望,从起初的求宠之心中缓过劲儿来,收拾收拾妆容,去了十王府,拜见大皇子妃。

魏锋程不能给她的,她可以自己挣,并且挣得比魏锋程还要更高更好!

.

大年初五,闻争烨成功镇压叛军的消息传回京中。

建兴帝除夕夜宴收到宁夏叛乱的消息,当晚都没睡好,如今叛军成功镇压,他在金銮殿上便大喜过望。

闻争烨还没回京述职,建兴帝已经将封赏先送去了一部分穆国公府。

元若枝得知此消息后,也着实替闻争烨高兴了一把。

与此同时,魏锋程在京中的地位每况愈下。

初七那日,清疏斋开门做生意,王右渠寄来一封信,说他已在归途,包括其父的旧案,也已沉冤昭雪,当初污蔑他父亲的那位儒生,已经在官府判决之后,悬梁自尽。

再过几日,他便能清清白白回京了。

元若枝看到邓掌柜转送来的书信,发自内心地笑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窗外初升的朝阳,是那么的明媚温暖。

后面的几天,有不少人家想向元府提亲。

元永业虽然同意了元若枝推迟婚事的要求,但还是心想着,如果有合适的,还是将她婚事定下来,结果见了好几家,要么是家中有些家世,便言语轻慢倨傲的,要么便是郎君长得远不如元若枝。

他便索性推了个借口出去,说还想留元若枝半年,夏日时再给她说亲,打发了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苍蝇。

正月十四,王右渠顺利进京,准备参加今年的春闱。

闻争烨也从宁夏凯旋,建兴帝准备加封他为昭武将军,册封礼定在正月十七。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灯节,整个京城从白天起,便已经欣欣向荣,街道上人流如织,游人摩肩接踵。

不管是普通平民百姓,还是勋贵官眷,全部都准备出门游街看灯猜灯谜。

元家长辈也准了小娘子们出门看灯,但元家家奴毕竟比不得世家大族,便不是所有人都能出去玩儿。

元若枝不同姊妹们抢马车和人手,她单独让元永业给她找了人手,照应她出门游玩。

元若枝还没出门,便收到了三份邀约。

王右渠托邓掌柜帮忙邀请元若枝一起看灯,还说他也约了元若柏。

闻争烨定了最好的酒楼,最好的位置,邀元若枝共赏京城千万盏花灯,顺便可以邀请她全家。

聂延璋让陈福给元若枝递信,他买了一艘画舫,约她一同去游湖,在湖上看灯放灯。

元若枝看着三份邀约,通通都拒了。

聂延璋听说元若枝拒绝了他的邀请,正觉得纳闷,陈福提醒他:“殿下,王右渠回京了。”

聂延璋脸都黑了。

王右渠从邓掌柜那里收到了消息,自然一下子就想到了聂延璋,他自知身份卑微,远不能与聂延璋相比。

但不代表他就肯认输。

至于闻争烨,他一脸纳闷,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姑娘家拒绝。

他问幕僚:“你帮我看看,是不是信上的字太丑了?”

幕僚道:“的确不算好看,但……也算不上丑。”

闻争烨更纳闷了。

难道是元若枝她爹实在是太舍不得女儿,既不愿意女儿早早出嫁,连女儿出门看灯也不准?

这是哪门子的小气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