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双赢(2 / 2)

刘支书果然脸色不好看。

唐圆却不在意,“既然她没做小学老师,我瞅着让她去读工农兵大学挺好,现在工农兵大学一部分采取社来社去的分配原则,到时候她还回来,能直接去公社上班。”

社来社去的分配原则其实是为了解决文化水平太低那部分工农兵学员的分配问题。

有些大队公社举荐的学员水平太次,两三年工农兵大学下来也没学会什么,根本没法去重要岗位工作,所以只能让他们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如果有真本事的,自然第一时间就会分配更重要的工作。

唐圆觉得夏晓光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可惜一直没机会表现,如果她去读工农兵大学,肯定会脱颖而出。

到时候国家会给她分配更合适的岗位,不会让她来乡下的。

自然她不会跟刘支书说实话就是了。

刘支书还是不满意。

唐圆就道:“支书,唐晓光上工的话,一天赚不到5个工分,养她自己都够呛,口粮都要大队补贴她,如果她没有更好的前途,猴年马月也还不上大队的欠账。而让她去读大学,她就有更好的未来,能赚工资,很轻松就可以还大队的欠债。这对大队来说很划算。”

当然,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夏晓光虽然体弱赚工分少,却也自强不息,从来没有想过随便找个男人嫁了养着自己,这点就很让她敬佩。

这句话她没说出来,说出来好像在讽刺佟雪和那些嫁给乡下人的女知青似的。

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大部分女知青再苦再难都不会随便嫁给乡下男青年,顶多就是和另外一个男知青组成家庭在大队长期落户。

而不少男知青却耐不住寂寞,下乡没两年,感觉回城无望,自己过得又邋遢、寂寞,一个人守不住就娶了大队干部或者村里富户家的姑娘。

愿意在乡下结婚的女知青是少数,所以他们大部分结婚的对象就是乡下女青年。

而愿意嫁给乡下男青年的女知青,大部分都是好逸恶劳的。

至于77年恢复高考,夏晓光现在去读工农兵大学会浪费机会。

唐圆觉得这不是问题,只要夏晓光有真本事,76年她就毕业当干部了,77届大学生毕业是她的下属,而且她那么爱学习,以后也会继续深造,可以读研。

关键是现在不去的话,接下来这几年她在农村保不齐身体越来越差,哪天再嘎了。

刘支书觉得唐圆疯,不讲理,专门讲歪理,但是看她没有商量的余地,他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他不由得再次感慨自己老了,管不了事儿了。

而唐圆这个理由传出去,社员们反而挺信服的。

“对,夏知青挺爱读书的,让她去读大学正好。”

“以后赚钱把欠大队的饥荒还上,总比有些倒挂户欠多少年也不还好。”

反正读大学的事儿轮不到自己,那让知青去也没什么,甚至让知青去比别的社员去更好呢。

知青点则沸腾了,大家都不敢置信,这好事儿竟然轮到了夏晓光?

早就从砖窑厂劳改回来的肖飞和陈波很不服气。

陈波:“这么说我们能干还有错了呗?谁能干不欠大队钱,就不让谁去读大学,谁欠钱就让谁去。”

肖飞附和道:“对啊,那以后我们也欠钱呗。”

夏晓光也很懵,她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跟唐圆也没说过什么话,更没去讨好过人家。

可这大好事儿怎么就轮到自己了?

不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儿吗?

其他知青也问她,“晓光,你……和唐圆认识?啥时候关系这么好的?”

夏晓光摇头,“没有呀,我和她都没说过话。”

宋华章看他们在吵吵说唐圆坏话,毕竟唐圆救过他,他心里也有感激就维持秩序,冷冷道:“是欠钱的事儿?你们学习有夏晓光好吗?不服气就考试比试呗。”

不说选拔理由,直接就定谁去,你们也没什么好叽歪的。

说个理由,还给你们来劲儿了。

再说了,谁去也轮不到你俩劳改犯!

见宋华章说话,陈波几个就不敢吵吵了。

宋华章是首都来的知青,人帅有钱,在知青点也有,其他人基本都是省城、市里、县里的知青,下意识就以他为首。

吴金当初都不敢正面顶撞他的。

秦萱也道:“我来的时间也不算短了,据我观察,晓光姐是最爱学习也最会学习的,如果当年她能参加高考,肯定会考上本科大学的。”

夏晓光小声道谢,她整个人都挺懵。

她要不要去跟唐圆道谢?要不要问问为什么?

她犹豫很久,鼓起勇气去找唐圆道谢,但是唐圆也挺忙,正指挥人在规划蘑菇大棚呢。

“唐、唐老师。”夏晓光原本想叫唐圆,但是看唐圆站在人群里自信又熟练地指挥一群大老爷们儿,她又觉得对方很有身份不能直呼其名。

唐圆看到她,认出来,扯下脖子上的手巾擦擦脸上的汗水和灰尘,笑道:“夏知青,有事儿?”

夏晓光:“谢谢你,我没想到你会推荐我。”

唐圆笑起来,“不客气,我举荐你也不是单纯因为你,而是因为你去读大学对大队和对你自己最有利,这是双赢的选择。”

夏晓光也笑起来,“谢谢,我会记住你和大队的帮助的,我、我也会及时还钱的。”

唐圆:“无所谓啦,你欠的那点钱不算什么,大队以后越来越好,任何社员都不会挨饿的。”

夏晓光就觉得她好厉害,一个十七八岁的农村姑娘怎么这么能耐呢?

她忍不住也豪情万丈,去了工农兵大学,她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绝对不会浪费每一分钟。

夏晓光高兴,唐中平也高兴

他也没想到唐圆会选自己。

唐中和却知道是自己当初帮唐圆掩饰装疯分家的原因,否则中平也没什么优秀突出的,真没必要选他。

他自然感激的,却也没把话放在明处说,只让唐中平和夏知青一样去口头道谢。

至于真正的感谢,他会记在心里付出行动的。

唐圆带着大队种药田,他就抽空教那些年轻机灵的社员和知青们药材的种植、护理以及简单的药理知识,他们懂了这些知识,能更好的种植药材。

当然他的大部分知识也是现学现卖的,挑灯夜读、整理笔记,再去教给其他人。

有他帮衬药田工作,唐圆的确轻松很多。

而社员们熟悉所种药材的一些基础知识,也的确能更好的护理药材。

这日唐圆正在蘑菇大棚基地忙碌,何松涛颠颠地跑来。

他笑容灿烂帅气,“小唐老师,我来报到啦,季领导说让我跟着你好好干。”

他寻思自己帅气又聪明,咋也能当个药田队长或者蘑菇大棚队长吧?

结果唐圆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了一番,道:“你先去把皮鞋和新衣服换掉,你是来插队干活儿的,不是来相亲的。”

何松涛脸颊瞬间涨红,周围社员们也哈哈大笑。

唐爱国笑道:“何知青是帅气哈,要是穿这身衣服相亲,保管一相一个准儿。”

“咱们大队不用借啦,就算穿着草鞋也这样一相一个准儿。”其他社员都哈哈笑起来。

何松涛是个开得起玩笑的,心大会自己调节,也跟着哈哈笑,当场就把皮鞋脱了,又把新做的淡蓝色衬衣脱下来,露出细白的皮肉。

唐爱国等人就起哄,“呦呵,裤子也脱了!”

唐圆:“……”

何松涛:“脱就脱!”

他松开皮带,哧溜就把裤子脱了,里面还穿着四角短裤。

众青年就嘘声四起,“城里人真能装,长裤里面套短裤,难不成你短裤里面还套裤钗子?真显摆你们家布票多是吧?”

闹着闹着,众人就感觉怎么突然凉飕飕的。

哎呀,坏了,忘记唐圆还在这里。

不,是他们忘记唐圆是个女孩子了,压根儿没把她当女孩子看。

让城里来的小白脸在唐圆面前脱衣服,可不给封辰得罪了?

唐爱国几个拉着何松涛哈哈笑着就跑了,“来,跟我们一起盖大棚!”

何松涛开得起玩笑,倒是一下子跟青年社员们打成一片,仿佛自己人。

唐圆望着他们跑远的背影欲言又止。

原本她想让他去养猪磨磨性子的。

这些城里来的男知青,个顶个的,她都要丢到养猪场去喂猪清理猪粪磨性子的。

女知青么大部分就去药田、蘑菇大棚。

当然,这俩活儿也不轻松的,一样很辛苦。

既然他愿意去盖大棚那就盖吧,反正当小工更累。

虽然拉拉杂杂又开始秋收了,唐圆和唐炳德也没停下盖蘑菇大棚的脚步,这不是有新生劳动力么?

大队还是那些农田,不需要新来的知青去秋收,让他们负责种蘑菇照顾药田帮忙喂猪就行。

封怡虽然抗拒养猪场的味儿,但是每天都用手巾包着鼻子跟大丫去养猪场,该做的事儿倒是也没落下。

不过她真的只能做文书工作,像大丫那样跟兽医学给猪看病就不行了。

有她帮忙,大丫工作减轻一大部分,现在倒是专心跟着王兽医学给牲口看病。

这日傍晚,彩霞漫天,唐圆回到院子里先压水冲洗手脚。

虽然白天秋老虎肆虐,可井水却沁凉舒爽得很,甚至脚感有点凉了呢。

家里原本是圆口水井,要用绳子把水桶丢下去打水的,后来封怡过来。她力气小技术烂,每次都把水桶掉井里,封辰再捞上来,封怡人菜瘾大,每次都很热情主动地帮忙打水,每次都掉下去。

封辰不耐烦了,就托季宏岳给弄了一台铸铁手动压井,正好大队有石头和水泥,就装上压井和水管,然后把井台密封起来。

封怡和大丫也一起回来,跟着过去洗脚。

封怡失去了打水的乐趣,就跟封奶抱怨二哥对她不好,对她没耐心,“二哥对圆圆姐就可有耐心了。”

封奶就笑呵呵的,“那可不呗?圆圆是他媳妇儿,他没耐心能行嘛?你以后也要找个对你有耐心的。”

大丫就咯咯笑。

封怡就脸红着岔开话题,对唐圆道:“圆圆姐,咱们去一趟大队可不方便了,不如在劳动室那边开个供销社的代销点吧?”

唐圆:“刘支书家不是有吗?去他家买。”

封怡嘟嘴,“不想去。”

唐圆想想也是,刘支书家的是他自己家的,不如大队开一个。

以后大队人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社员们手里有钱就有买东西的需要。

去公社不方便,那大队的确需要有个代销点。

第二天她就跟唐炳德说这事儿。

唐炳德犹豫了一下,“得跟支书商量一下,让他负责代销点。”

代销点这种能光明正大来钱的地方,刘支书不会撒手的。

唐炳德不想跟他争这个长短,只要种地、大队办厂刘支书不捣乱就行。

唐圆自然也乐意,现在是计划经济,物价都是政府定好的,代销点也没太大的猫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