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倒春寒劫(1 / 2)

牧民巴特尔家原本有一百多只羊和几十头牛,可在这场灾难中,大部分牛羊都被冻死了,只剩下几只瘦弱的小羊。他的妻子因为受冻,发起了高烧,却没有药可以医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巴特尔看着奄奄一息的妻子和饿得哇哇大哭的孩子,心如刀割,却无能为力。为了给家人找点吃的,他冒着风雪外出打猎,可在这冰天雪地里,猎物早已不见踪影,他在风雪中迷失了方向,最后冻僵在了雪地里。三天后,几个寻找食物的牧民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怀里还揣着半块冻硬的干粮——那是他留给孩子的最后一点吃的。牧民们沉默地将他掩埋,其中一个年长的牧民说:“不能再等了,连咱们的牛羊都冻死了,其它地方种植的庄稼怕也冻死了不少,今年铁定颗粒无收,咱们这些边陲的百姓朝廷哪里会管,趁早收拾东西,往南走,逃难去吧。”

“逃?能逃到哪里去?”一个牧民丧气地问道。

“这大冷天的肉不容易坏,煮熟了带上,往南走,去荣城,我就不信去了大王的面前,他还能见死不救不成?”

北境的官驿里,急报一封接一封送出,每封信上都画着代表绝收的符号:小麦田旁画着折断的麦穗,豌豆地边标着枯死的幼苗,牛羊栏旁点着黑色的墨点。驿卒快马加鞭穿越风雪,马蹄踏在冻硬的土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的苦难敲着丧钟。

东境的灾难也毫不逊色,庄稼的损毁同样惨烈。青河三角洲的稻农们,在正月里就开始育秧,指望四月能赶上插秧。育秧棚里的稻种刚抽出嫩黄的芽,倒春寒就来了。尽管棚外裹了厚厚的草帘,可夜里的温度还是降到了冰点以下。第二天清晨,稻农们掀开草帘,看到的是一棚冻成冰坨的秧苗——嫩黄的芽尖变成了褐色,根部的泥土硬得像石头。“我的稻种啊!”老农王福山扑在育秧棚里,抓起一把冻硬的秧苗,手指被冰碴划破也浑然不觉。他今年特意换了新稻种,本指望能增产两成,如今一棚秧苗全毁了,连补种的种子都凑不齐。

沿海的滩涂地里,原本长势喜人的大麦也未能幸免。东境的大麦比小麦早熟,是渔民们出海前的重要口粮储备。这场倒春寒让刚拔节的大麦秆从中间冻裂,露出里面嫩白的芯,风一吹就断成两截。在金州卫的滩涂边,几十个渔民蹲在大麦地里,沉默地看着眼前的景象——成片的大麦像被镰刀割过一样伏在地上,断裂处凝结着晶莹的冰碴。渔民赵四海抓起一把冻裂的麦秆,声音沙哑:“往年这时候,大麦已经能磨面吃了,今年倒好,连麦种都收不回。出海打渔的干粮还没着落,这船怕是出不去了……”

东境的盐田和渔场也未能逃脱影响。盐田的蒸发池被薄冰覆盖,结晶的盐粒混着冰碴,收盐的工具一凿下去就打滑。更让渔民们绝望的是,近海的冰层虽未冻结实,却比往年厚了许多,渔船出海时频频被冰棱撞坏船底。可即便如此,渔民们还是要冒着风险出海,因为他们知道,地里的庄稼已经指望不上了,海里的鱼是唯一的活路。只是归来的渔船往往空空如也,冰冷的海水冻僵了渔网,也冻住了鱼群的踪迹。

凛冽的海风像刀子般刮过东境的海岸线,渔船被冻在近海的薄冰里,动弹不得。渔民们失去了唯一的生计来源,家里的存粮很快就吃光了。在东境的一个渔村,渔民张三每天都冒着严寒来到海边,希望能早日解冻,可每次都失望而归。他的妻子因为长期饥饿,身体变得十分虚弱,连走路都困难。张三看着妻子憔悴的模样,决定冒险下海捕鱼。可当他把手伸进冰冷的海水里时,刺骨的寒冷瞬间传遍全身,很快就冻僵了他的手脚,他再也没能从海里上来。第二天,潮水退去,张三的尸体被冲上岸,手里还紧紧攥着渔网。他的妻子被好心的渔民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渔民们凑了点干粮喂她,她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抱着张三的尸体哭:“咱不捕鱼了,咱不捕鱼了,咱回家……”

东境的州府大堂里,知府看着各县送来的灾情册,双手止不住地颤抖。册子里详细记录着:“青河沿岸,水稻秧苗冻死九成;金州滩涂,大麦绝收;复州卫,豌豆、蚕豆无一存活……”他猛地将册子拍在案上,案上的茶杯被震倒,茶水泼在“秋收预估”一栏,晕开一片墨渍,像极了田野里腐烂的庄稼。

中境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周泰统治的地区,农作物几乎也是大半以上绝收,仓库里的存粮再多也不可能支撑全国百姓一年的开销。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有的权贵已经背着周泰下令强行征收百姓家里的粮食,不管百姓们是否愿意,士兵们闯进百姓家中,翻箱倒柜,把能找到的粮食全部搜刮一空,许多百姓因此断了生路。在中境的一个城镇里,百姓李四家仅有的一点粮食被士兵抢走后,他的父母因为饥饿,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李四悲痛欲绝,却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士兵们扬长而去。夜里,李四悄悄来到父母的坟前,烧了些纸钱,低声说:“爹,娘,儿子不孝,没能让你们吃饱饭。周泰这狗官抢了咱的粮,儿子定要报仇。”他抹了把眼泪,转身去找同样被抢了粮食的邻居,几人凑在一起,压低声音商量:“听说华夏城每年都购买大量的奴隶,管住管饭,要不咱逃出去,投华夏吧?”

“你疯了,要去当奴隶”一个百姓惊讶地说道。

“人都要饿死了,还在乎是不是奴隶?只要能活着,早晚有一天我要回来报仇。”李四露出坚定的眼神说道。

“李四说的对,当奴隶总比被饿死强,我愿意一起去。”

“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无论是北境的麦田、豆地,还是东境的稻田、麦地,都在这场倒春寒中化作一片狼藉。牲畜的哀鸣、渔民的叹息、农民的哭泣,交织成一曲绝望的歌谣,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些被冻烂在地里的庄稼——它们不仅是粮食,更是北境和东境百姓活下去的希望,如今希望已碎,只剩下满地冰碴和无尽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