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陈胜执图谋祥阳(1 / 2)

康城的晨雾还未散尽,码头的青石路面上沾着湿漉漉的水汽。一艘挂着华夏国旗帜的快船划破晨雾,稳稳停靠在岸边,船舷刚一碰岸,刘长青便提着官袍下摆,快步跳上码头,鞋履沾湿也顾不上擦拭,朝着城主府的方向疾步而去。

“殿下!殿下!臣刘长青,从月城回来了!”还未踏入城主府大门,刘长青的声音便穿透庭院,带着旅途的疲惫,却又难掩急切。

正在书房整理文书的陈胜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快步迎了出去。只见刘长青风尘仆仆,发髻微散,官袍上还沾着汉河的水渍与南境的尘土,眼中布满血丝,显然是一路马不停蹄赶回。

“刘大人一路辛苦,快进书房说话。”陈胜上前扶住他的手臂,语气中带着关切。

刘长青边走边说道:“殿下,南境周勤态度强硬,不仅拒绝交出战犯、不肯作出赔偿,还向东境求援——不过据臣暗中打探,东境王周昊虽答应出兵,却只肯派三万大军相助,六日后便会抵达南境!”

陈胜眼中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闪过一丝锐利:“三万?看来周昊也有顾虑,不愿为南境拼尽全力,想坐收渔利。刘大人辛苦,先坐下歇息片刻,喝杯热茶润润口,把月城的细节再跟我说说。”

两人走进书房,侍卫连忙为刘长青递上热茶,刘长青接过茶杯,一口气喝了大半杯,滚烫的茶水滑过喉咙,才稍稍缓解了旅途的疲惫。他放下茶杯,挺直腰板,将月城朝堂上的交锋、周勤的狠话、王启年拖延谈判的手段,以及东境援军兵力缩减的缘由一一禀报:“臣听南境内侍私下议论,东境粮草短缺,本就不愿出兵,若不是周勤许了二百万两白银、五十万石粮食的重利,周昊连三万大军都不肯派。”

陈胜手指在舆图上轻轻滑动,最终停在“祥阳城”的位置:“祥阳城是南境南部门户,也是连接康城、东境的关键节点。即便东境只派三万大军,南境兵力加起来也有五万有余,依旧不容小觑。拿下祥阳城,才能掌握主动权。”

杨曼儿站在一旁,眼中的担忧稍减,却仍有顾虑:“殿下,祥阳城有南境守军五千余人,城墙坚固,咱们康城兵力有限,分兵之后会不会有风险?”

“风险肯定有,但值得冒。”陈胜语气坚定,转头看向厅内待命的两名将领,“杨进营长、陈刚营长,你们二人经验丰富,后续攻打祥阳城,还需你们多费心。”

杨进与陈刚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末将遵旨!定不负殿下所托!”两人虽只是营长,却在康城保卫战中立下大功,此刻眼神坚定,毫无怯意。

陈胜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刘大人,你即刻起草密信,快马送往华夏城,告知父王东境援军实为三万的消息,让朝廷按需调兵,不必过度消耗国力。”

“是!”刘长青应声,立刻提笔在案上写下密信,详细说明南境与东境的动向、东境援军近三万的关键信息,以及当前康城的情况。写完后,他将密信交给陈胜过目,陈胜确认无误后,盖上自己的印章,递给信差:“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此信送往华夏城,务必亲手交给父王!告诉父王,祥阳城一战关乎全局,需按军制配齐充足的装备与粮草!”

信差接过密信,躬身道:“殿下放心!小人定不辱命!”说完,转身快步离去,很快便消失在晨雾中。

陈胜看着杨进与陈刚,补充道:“你们先回去整顿麾下士兵,做好准备。”

“末将遵旨!”两人再次行礼,转身退出议事厅。

陈胜又转头看向刘长青,对刘长青说道:“刘大人,你一路劳累,先去驿馆歇息。待我召集将领商议作战计划,再请你一同参与,毕竟你对祥阳城的守将情况更为了解。”

刘长青躬身应道:“臣遵旨!殿下若有需要,随时传唤臣!”

康城军营的中军帐内,帆布被夜风掀起一角,带进几分汉河的湿意。帐中央的楠木长桌上,平铺着一幅丈余宽的南境舆图,羊皮纸面上用朱砂标注着城池、河流与山道,连祥阳城城墙的高度、黑风口的宽窄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烛火跳动,将帐内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帐壁上,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