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周泰坐观龙虎斗(2 / 2)

信纸是华夏国售卖的精品纸,上面用毛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字迹潦草却清晰——显然是王三在月城朝堂外匆匆记录下来的内容。周泰逐字逐句地读着,时而皱眉,时而轻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

“呵呵,周勤这老东西,倒是会打如意算盘。”读到张猛愿变卖家产请战,周勤却故作犹豫时,周泰忍不住笑出了声,“想让张猛当替罪羊,赢了收疆土,输了杀他谢罪,真是‘一石二鸟’的好计策,可惜啊,他忘了‘人心隔肚皮’,张猛若真输了,南境的武将们怕是要寒心。”

他继续往下读,看到王启年与张猛在朝堂上争执不下,主和派与主战派吵得面红耳赤时,手指在沙盘上的南境疆域轻轻一点:“南境早就不是当年的南境了,天灾加内斗,国库空虚,士兵连饭都吃不饱,还想跟华夏国打?这不是‘以卵击石’是什么?”

当读到华夏国在黑风口建城设自由贸易港,周勤气得火冒三丈却无计可施时,周泰放下信纸,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洛城外的农田,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华夏国这步棋走得妙啊!‘明修城池,暗断商贸’,既占了黑风口的险要地势,又把南境的商贸路捏在手里,周勤就算想战,也得掂量掂量没了商贸收入,南境还能撑多久。”

“大王,您觉得南境最终会开战吗?”内侍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他跟着周泰多年,知道自家大王最擅长“坐收渔翁之利”,此次南境与华夏国的矛盾,怕是又要被大王利用。

周泰转过身,拿起信纸上的毛笔,在沙盘上的汉河沿岸画了个圈:“开不开战,不是周勤说了算,是南境的国库说了算。王启年说得对,南境现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张猛真的变卖家产筹了粮草,可打仗靠的不只是粮草,还有兵器、药材、士兵的士气——南境去年跟咱们一战,损兵折将,士气早就没了,怎么跟华夏国的精锐打?”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华夏国敢在黑风口建城,必然早有防备。杨进、陈刚那两个小子,虽然年轻,却不是鲁莽之辈,他们既然敢设自由贸易港,就一定料到南境会有反应,说不定早就布好了防线,等着南境来攻呢。”

内侍恍然大悟:“这么说,南境若是开战,必败无疑?”

“也不能说必败,但胜算不大。”周泰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华夏的紫色棋子,放在黑风口的位置,“你看,黑风口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华夏国只要在两岸建好箭塔、架上火炮,南境的士兵就算再多,也很难攻进去。到时候,南境损兵折将,华夏国趁机巩固城池,周勤就算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他突然笑了,拿起代表中境的蓝色棋子,在洛城与南境的边界处轻轻一放:“咱们啊,就安安心心当个‘旁观者’,‘坐山观虎斗’。他们打得越凶越好,最好两败俱伤——到时候,南境的疆土、华夏国的铁器和金银珠宝,还有那精美的商品,说不定都能被咱们收入囊中。”

“大王英明!”内侍连忙躬身行礼,“只是,万一华夏国赢了,会不会趁机攻打中境?”

“放心,不会。”周泰摆了摆手,语气笃定,“华夏国现在的重心是建城安民,收纳流民,扩大疆域,他们还没精力同时跟南境和中境开战。再说,咱们跟华夏国一向没有冲突,还偶尔有商贸往来,他们犯不着为了中境,放弃眼前的安稳。”

他拿起信纸,重新读了一遍,尤其是王三在信末提到的“南境暗探已察觉华夏国在康城囤积粮草、操练士兵”,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传令下去,让边境的士兵加强戒备,密切关注南境与华夏国的动向,一旦有战事,立马禀报。另外,让商贸司的人多跟华夏国走动走动,看看他们的自由贸易港到底怎么回事,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是!臣这就去安排!”内侍躬身领命,转身快步走出御书房。

周泰重新坐回桌前,将信纸放在烛火旁,看着纸张慢慢燃烧成灰烬,最后用茶水浇灭。他望着沙盘上五足鼎立的局势(将华夏国也放了上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口中喃喃自语:“周勤,陈胜,你们就好好打一场吧。本王倒要看看,这天下的棋局,最后会落子在谁的手里。”

御书房外的风越来越大,银杏树叶飘得更急了,落在沙盘上,像是给这场未开打的战事,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序幕。而周泰知道,这场“龙虎斗”一旦开始,整个中原的局势,都将为之改变——而中境,只需在最合适的时机,伸出手,就能收获最大的利益。这便是他多年来奉行的“不争而善胜”的道理,也是中境能在乱世中安稳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