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年马来西亚(1 / 2)

马来西亚,柔佛州外围,“安全屋”。

这不是“翠羽山庄”,而是CIA“摇篮”专案组设立的一个临时监听和观察据点。

伪装成环保NGO办公室的房间里,空气浑浊,屏幕闪烁,气氛压抑而紧张。

莎拉·陈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由卫星图像、电子监听片段和地面特工零碎报告拼凑出的画面。

目标:何念安,代号“幼狮”。

“还是没有!什么都没有!”一名技术分析师烦躁地抓了把头发,将一份报告摔在桌上

“过去十一个月!除了每年固定在柔佛‘翠羽山庄’居住的60到65天,这个孩子就像人间蒸发!没有出入境记录!没有登机记录!没有医院就诊记录!没有学校注册信息!

甚至…连一张清晰的、在‘翠羽山庄’外的照片都没有!他难道是个幽灵吗?!”

另一名特工指着卫星图像:“看山庄内部,活动轨迹也很有限。大部分时间就在那栋白色小楼和花园泳池区域。

几乎没有访客,除了他母亲苏凝定期出现。那个地方…像个精美的笼子”

“60天…”莎拉·陈喃喃自语,这个数字如同魔咒般在她脑中盘旋。

她调出过去几年的监控汇总,一个清晰到令人不安的模式浮现:何念安每年在柔佛“翠羽山庄”居住的时间,精确地维持在60至65天之间,误差极小。

其余时间,一片空白。“为什么是60天?为什么必须在柔佛?为什么其他时间可以彻底消失?”

这完全违背了常理。一个十岁的孩子,需要稳定的生活环境、教育、社交。

而何念安的生活,只有每年两个月的“显形期”,其余时间遁入彻底的虚无。

这绝非仅仅是顶级富豪的隐秘生活能做到的,这涉及到存在本身的悖论!

“更奇怪的是,”负责生物监控的特工补充道,“我们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最先进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探测,想在他‘消失’期间定位他的生理信号。

结果…一片空白。没有热源信号,没有脑电波活动,没有代谢特征…就像…他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房间里陷入一片死寂。

所有人背后都爬上了一层寒意。一个每年只“存在”60天的孩子?

一个在其余时间如同被彻底抹去生命痕迹的“人”?这已经超出了情报工作的范畴,触及了某种…超自然的、令人不安的领域。

“头儿,‘翠羽山庄’那边又有新情况!”一名监听员突然喊道,“地面小组报告,目标车辆进入!确认是何雨昂和苏凝!他们带着…那个孩子!状态似乎…不太好?被抱下车的!”

莎拉·陈精神一振!何雨昂竟然亲自来了柔佛?!这绝对非同寻常!

她立刻下令:“最高级别监控!启用所有能动用的资源!监听、卫星、地面特工!我要知道他们在山庄里的一举一动!特别是…那个孩子!”

直觉告诉她,何宸每年的60天柔佛之行,以及他此刻的状态,将是解开一切谜团的关键钥匙!而这个谜团的答案,可能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恐怖。

兰利,CIA总部,“摇篮”专案组核心分析室。

莎拉·陈将柔佛的实时监控画面和初步分析传回后,立刻调集了所有关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历史档案,尤其是涉及华人的重大事件。

何念安每年固定在柔佛出现60天,这绝非偶然!柔佛一定有什么东西在“吸引”或者“束缚”着他!

“柔佛…柔佛…”莎拉·陈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调阅着尘封的数据库。“大事件…排华…屠杀…”关键词不断输入。

一个被标记为“最高机密/永久封存”的档案夹跳了出来,标题触目惊心:

“Projeightfall-柔佛新山橡胶园华工屠杀事件调查报告(1998)”

1998年?莎拉·陈一愣。何念安现在才十岁,1998年他还没出生!这时间对不上!但强烈的直觉驱使她输入了最高权限密码,强行打开了这份被刻意遗忘的血色档案。

档案解密的瞬间,一股陈年的血腥味仿佛透过屏幕弥漫开来。

时间:1998年7月14日-7月16日。

地点: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郊外,“丰裕”大型橡胶种植园及附属工人村落。

事件:由当地极端民族主义团体“马来青年阵线”煽动并主导,勾结部分腐败军警,针对该橡胶园内及周边聚居的华人劳工及其家属,发动了有组织、有预谋的种族清洗式屠杀。

档案中附带的、因过于血腥而被打码的照片和幸存者证词,描绘了地狱般的景象。

暴徒手持砍刀、铁棍、汽油瓶,甚至军用步枪,冲入华人聚居区。

男人被当众砍杀、活活烧死;女人被虐杀;儿童被扔进燃烧的房屋或水井…屠杀持续了三天两夜。

官方事后统计死亡人数为287人(实际可能远超此数),伤者不计其数,整个华人社区被夷为平地。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矛盾激化。

极端分子将矛头指向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但政治地位边缘化的华人群体,污蔑华人“囤积居奇”、“吸食马来人血汗”。

橡胶园惨案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撕裂、种族仇恨爆发的最极端恶果之一。

事件被马来西亚政府极力掩盖,仅以“族群冲突造成不幸伤亡”轻描淡写。

国际社会虽有零星报道,但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滔天巨浪下,这点血花迅速被淹没。

主谋者大多逍遥法外,少数几个替罪羊也只判了很轻的刑罚。那片浸透华人鲜血的土地,后来被低价收购,改建成了一片高档住宅区和一个高尔夫球场(即“翠羽山庄”选址的毗邻区域)。死者冤屈,沉埋至今。

莎拉·陈看着屏幕上那些被刻意模糊、却依然能感受到极度痛苦和绝望的影像,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即使隔着十多年的时光,那场屠杀的惨烈和邪恶依然让她不寒而栗。

“1998年…屠杀…橡胶园…”她揉着发痛的额角,强迫自己冷静思考,“何念安档案记录是2000年才‘出生’…时间差了两年!这怎么可能有关联?”

她不死心,调出“翠羽山庄”的详细地图和卫星图像,将其与档案中记载的屠杀发生地——旧“丰裕”橡胶园的地图进行叠加对比。结果让她倒吸一口冷气!

“翠羽山庄”的核心区域,尤其是何宸居住的那栋白色独立小楼及其紧邻的花园泳池,其位置…正好覆盖了当年屠杀最惨烈、埋尸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那片被刻意填平、覆盖上美丽草坪和棕榈树的地方,

“嘶…”整个分析室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所有分析师都感到了那股从脚底窜上脊背的寒意。

“每年60天…正好住在当年的屠杀核心区…”莎拉·陈的声音干涩,“一个10岁的孩子…一个在屠杀发生2年后才‘出生’的孩子…为什么?苏凝为什么要把儿子安置在这种地方?

何雨昂为什么默许甚至可能主导了这一切?何念安那诡异的‘消失’和‘存在’模式…难道和这片浸满血的土地有关?!”

一个荒诞绝伦、却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在她脑海中成型:何念安…他…他真的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吗?他每年的60天柔佛之行,会不会是某种…

柔佛,“翠羽山庄”,白色小楼。

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窥探的可能。空气净化器发出低沉的嗡鸣,试图驱散那无处不在的、淡淡的血腥与泥土混合的阴冷气息,但效果甚微。

何念安被安置在二楼一间特制的卧室内。房间布置得温馨舒适,却布满了肉眼看不见的能量监测和抑制装置。

他依旧昏迷着,小脸苍白如纸,呼吸微弱,皮肤下偶尔有极其细微的暗红色流光一闪而逝,如同蛰伏的毒蛇。

苏凝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儿子冰凉的小手,眼神充满了疲惫和深入骨髓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