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幽灵的涟漪(2 / 2)

他没有犹豫太久。他动用了自己残存的一些人脉和影响力,将这份材料,通过一条绝对安全可靠的渠道,直接送达了能够真正重视并处理此事的权威部门核心人员的案头。附上的,只有他一句简短的、却分量极重的评语:“材料可信度极高,涉及重大安全事故掩盖及可能的刑事犯罪,建议立即彻查。”

幽灵的涟漪,通过这位德高望重的“信使”,荡入了拥有雷霆之力的权力核心。

而第三个邮箱,那个危暐凭借记忆和推测发出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邮箱,虽然并非直接负责此类案件,但其系统内置的敏感词过滤和高风险信息预警机制,依然捕捉到了这封邮件的不寻常。在经过内部初步审核后,这封邮件被迅速标记,并按照程序,流转到了对应的、正在实际上负责调查李强旧案及相关经济问题的联合调查组手中。

当调查组的核心成员,在专用的保密电脑上,点开这份结构完整、证据链初步成型、直指核心的《忏悔录》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之前的调查,如同在迷雾中摸索,虽然掌握了一些外围线索和资金异常,但始终难以触及最核心的技术舞弊环节和直接的责任认定。危暐的这份“临终告白”,如同一盏强力的探照灯,瞬间驱散了大部分迷雾,将关键人物、关键环节、关键证据指向,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立刻行动!”调查组负责人当机立断,“根据这份材料提供的信息,重新调整侦查方向!重点监控鲍玉佳、张帅帅、孙鹏飞、程俊杰等人!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打草惊蛇,同时固定所有相关电子和物证!”

幽灵的涟漪,化为了精准的导航信号,引导着法律的利剑,指向了它早该降临的目标。

然而,在风暴真正降临之前,风暴眼中的人们,依旧在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恐惧,进行着最后的、徒劳的挣扎。

鲍玉佳主导的、以“战友”名义发布的“哀悼与澄清”声明,在几个可控的财经和社交平台上悄然出现。声明措辞严谨,情感“克制”,在表达对危暐英年早逝的“痛惜”之余,着重强调了对危暐“个人可能存在的过往行为”并不知情,并将之前的资助定性为“纯粹的人道主义援助”。声明试图塑造一个无辜被牵连、但仍顾念旧情的群体形象。

这声明在知情人看来,无异于掩耳盗铃。张帅帅在看到这条声明时,直接冷笑出声,将手机摔在了沙发上。马文平沉默地抽着烟,眼神里满是鄙夷。

鲍玉佳并不在乎张帅帅等人的反应,她需要的是给更外部的舆论和可能关注到此事的调查组,留下一个初步的、利于自己的印象。她在进行危机公关的标准化操作。同时,她加紧了对程俊杰的“隔离”措施,几乎切断了他与外界的所有有效联系渠道,并开始秘密转移部分见不得光的资产。

程俊杰如同被困在陷阱里的野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鲍玉佳的疏远,张帅帅和马文平的敌意,以及调查组像阴影一样无处不在的威胁,让他彻底陷入了疯狂。他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要用他手中的“筹码”——他知道的关于鲍玉佳、孙鹏飞等人的一些隐秘,以及他猜测危暐可能还有备份(虽然他未能找到)的恐惧——来做最后一搏。他开始像一头幽灵一样,在城市的阴影里游荡,寻找着可以“交易”或者“报复”的机会。

孙鹏飞则在极度焦虑中,等来了他“关系”的最终反馈。对方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和疏离:“鹏飞,这件事,到此为止了。上面动了真格,联合调查组权限很大,谁打招呼都没用。你好自为之,该交代的……尽早主动交代,或许还能争取个态度。”

这番话,像一盆冰水,将孙鹏飞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彻底浇灭。他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他知道,完了。所有的算计、所有的关系,在真正的铁拳面前,都显得如此可笑。他开始疯狂地回忆自己到底留下了哪些把柄,哪些是能够舍弃以自保的,哪些是必须死守的底线。

曹荣荣在短暂的镇静剂效果过后,再次陷入歇斯底里,被家人严密看管起来,几乎与外界隔绝。

而张帅帅和马文平,在简单处理了危暐的遗体,并联系其远房亲戚商议后事之后,选择了回到张帅帅的住处,闭门不出。他们需要时间消化危暐的死亡,也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张帅帅看着危暐那台被程俊杰破坏、又被自己捡回来的破烂笔记本电脑主板,心中充满了巨大的迷茫和一丝被危暐最后举动所触动的、微弱的勇气。

幽灵的涟漪,已经悄然荡开,触碰到了每一个相关者的命运之弦。危暐用死亡发出的声音,虽然微弱起始,却正在现实的壁垒上激起越来越响亮的回音。信息的壁垒、信任的壁垒、侥幸心理的壁垒,都在这一圈圈扩散的涟漪中,发出细微却清晰的碎裂声。

第六百七十六章,在无声的邮件投递与各方人马的最终挣扎中展开。死亡的沉寂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真相在黑暗中穿行的细微声响,以及命运齿轮开始加速转动的、令人心悸的轰鸣前奏。所有人都被笼罩在这片由往事和罪孽凝聚成的乌云之下,等待着那注定无法躲避的雷霆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