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项参数由他独立完成。
“量子桥接核心已激活。”系统提示音响起,“设备兼容性恢复,延迟检测:4.2毫秒,符合赛事标准。”
技术员检查了一遍日志,眉头仍未完全松开:“你们提交的修复记录里,没有使用官方工具的痕迹。赛事方会质疑。”
“我们提交的是自研修复日志。”沈逸调出一份完整的操作记录,“离线环境验证,逻辑闭环,形式合规。他们可以查,但查不到后门。”
“可他们不会轻易放行。”技术员提醒。
沈逸点头,启动“策略模拟空间”。百万次推演在意识中展开,三种应对方案逐一浮现。第一种,强硬拒绝,触发深度检测,风险极高;第二种,主动提交,被发现后门,直接取消资格;第三种,延迟提交日志,同时在修复记录中植入一个无关紧要的逻辑漏洞——比如时间戳格式错误。
“他们会盯着这个小错看。”沈逸睁开眼,“等他们忙着纠正格式,就不会再深挖底层代码。”
他让技术员按计划提交日志,自己则守在主控台前,盯着审核进度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赛事方技术组正在复核。”技术员看着通讯面板,“他们发现了时间戳问题,要求修正。”
“修正它。”沈逸说。
对方很快重新提交,赛事系统自动标记为“待通过”。五分钟后,审核状态变为绿色:【设备认证完成,允许参赛】。
“过了。”技术员松了口气,“但你们得记住,这只是形式合规。如果赛后追溯,你们这套系统……”
“那是以后的事。”沈逸打断,“现在,我们只需要赢。”
他站起身,走向比赛舱。林悦和张昊已经穿戴好神经接口,坐在各自的位子上,设备运行正常,状态稳定。
赛场灯光渐暗,入场倒计时开始。
沈逸坐进主控位,手指轻搭在控制面板上,闭目片刻。三昼夜的训练、设备的崩溃、后门的威胁,所有压力像被压缩到了这一刻的静默里。
他睁开眼,眸光如刃。
抬起手,在面板上轻轻敲了两下。
节奏分明。
和昨夜那人,一模一样。
但这一次,是他先动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