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陈里正这话,确实是一点儿夸张成分也没有的。
陈里正乐呵呵看着他们,“二十年都没出现过的亲生爹娘,现在突然冒出来说要让他认祖归宗......认不认的可以后续再说,各位说的是不是真话,咱起码得先给弄明白了。”
那群人面面相觑一瞬,心里都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没想到,这明福村的人居然难缠至此。
正常来讲,这群村民难道不是应该在看见他们的车马、衣着、佩刀、气势等明显与村里人格格不入的特点时,就对他们俯首帖耳、言听计从,以免万一惹怒他们,进而惹祸上身吗?
那群人不知道的是,陈里正他们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他们爱民如子的县尊大人,那可也是有后台的。
在前朝时,陈里正他爹,也就是明福村的上一任里正,遇事能够自己解决的,全部都会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那就集合全村人的力量一起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那他们就只能听天由命、任其自然发展了。
那时候的村民们,对衙门口都有种极大的畏惧心理,他们和上一任里正一样,都在竭尽所能的避开衙门。
战乱年间就更不用说了,彼时官府的唯一作用,就是能够披着“衙门”的皮,更加方便快捷、肆无忌惮的压榨百姓。
但现在情况却已经不一样了,他们的新任县令,是真的在切切实实为百姓谋福祉。
人家出身好,不缺钱,做官只为政绩,不为银钱,再加上他们这位县尊大人,还有个一心向佛,格外喜欢怜贫惜弱的老母亲,在她老人家的影响下,县尊大人着实为唐县做了不少好事。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大魏的开国皇帝,对全国各地的监察力度,远非前朝末年能比。
有他放出去的明暗两条线,各地官员就算本心并不想清正廉明,他们也得为了自己和全家老小的项上人头,努力收敛自己的贪欲和恶念。
如此,吏治便也自然而然变得相对清明起来。
时日一久,百姓们对官府的畏惧,便渐渐被信赖、尊敬、感激等正面情绪取代。
他们心里有底气,在对上所谓伯府来人时,自然不会像前朝或者战乱年间那般畏惧。
现在陈里正和汪小芝想的就是,你们出身伯府又如何?难道你们还能在我们唐县地界,肆无忌惮大开杀戒是咋的?
他们想的没有错,伯府的这些人,确实不敢对明福村的村民如何。
他们都是跟着蒋通很多年的老人了,对蒋通效忠的人,也就是当今皇帝的底线和忌讳,他们知道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家人、亲戚、部下,都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权势、武力......去欺压甚至杀害平头百姓,让他和他所代表的势力失去民心。